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體育盛事首重安全 救生安排需補不足

2016-10-17

復辦6年的維港渡海泳,今年首次不幸有參加者遇溺身亡,另有泳手情況危殆。體育盛事出現人命事故,令人遺憾,應該做好事後檢討。主辦方應該與拯溺總會研究加強下屆賽事的安全措施和救生人手,更應該研究加強對參與者的健康和能力測試,切實提醒參與者量力而為。本港每年舉辦越來越多國際性的體育盛事,對組織管理能力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必須盡最大努力保參與者安全。

雖然主辦方今年安排了120多名救生員,但昨日有兩名泳手先後遇溺,反映出本次渡海泳救生工作存有不足。例如遇溺的女泳手是由傳媒船上的工作人員率先發現,而女泳手已經遇溺數分鐘仍無人施救,發現者更指救生員「初時都沒什麼反應」,足見救生員的專注力和警惕性不足。

對於有指大會救生員與泳手的比例不足,專家指對此沒有國際統一標準。但相比美國1:20、英國1:6-8的比例,本港渡海泳面對3000名參與者,大會安排的救生員數量和能力都明顯不足。針對這些問題,主辦方需認真檢討,研究下屆賽事如何加強安全措施,提高比賽的安全性。

事實上,本港的救生員數量是否足夠,救生員能力是否有待加強,近期備受質疑。有報道指,本港超過1成的救生員沒有完成培訓課程,但仍然可以繼續當值。申訴專員公署上月發表的報告,更披露有救生員5年內放了513日病假,單在去年就放了237日。這些都凸顯康文署有必要加強對救生員的管理。

現在主辦方已經要求所有參賽者通過測試方可參加,但測試方式是否足夠嚴謹,有可商榷之處,特別是現在的水試只是在泳池進行,與渡海的環境差異巨大。主辦方應該考慮要求參與者申報健康記錄,確保他們有能力應付複雜的臨場環境。主辦方亦有必要在賽前加強宣傳,公佈更多水溫、水流和海浪等資訊,提醒參與者量力而為。

本港近年積極舉辦各類體育盛事,有馬拉松、單車賽、電動方程式、網球賽、渡海泳等等,這個10月更被稱為「動感10月」。這些盛事對香港本屬好事,但亦對相關的組織、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發生人命安全事故,好事就會變壞事,我們應該重視本次人命事故敲響的警鐘,深刻認識在舉辦體育盛事的時候,需要切實加強安全措施,不能脫離實際能力盲目追求擴大比賽規模,切實做到安全第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