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百家廊:錯別字的聯想

2016-10-31

張桂輝

金秋十月,一個風清氣爽的下午,我像往年一樣,打開自家書櫥,邊翻閱邊整理,準備對個人藏書做些「增減」時,一本《咬文嚼字》編輯部編寫、上海百家出版社八年前出版的《高考作文常見錯別字》跳進我的眼球。隨手翻翻,「別讓一個錯別字,破碎了你的夢想」 的「編輯推薦」,引起我的共鳴,催生一些聯想。

錯別字,是錯字和別字的統稱。所謂錯字,是指在字的筆劃、筆形或者結構上出了差錯,看上去像字,其實不是字。比如,「傳染」的「染」字,若把右上角的「九」寫成「丸」,多了一點,就是錯字;而所謂別字,是指本該用這個字,卻用了另外一個字。比如「一棵大樹」,有人把「棵」寫成「顆」,這裡的「顆」,就是別字。如同「再好的千里馬,也有失蹄的時候」一樣,再細心、再有文化的人,也有寫錯別字的時候。正因此,國家出版總署把「萬分之三」,定為出版物容許錯別字率的上限。

在我看來,錯別字就好比混雜在禾苗中的稗子,不嚴謹認真加以識別,很容易魚目混珠蒙混過關。事實上,但凡讀過書、寫過字的人,或多或少有過錯別字的「記錄」。我自己也不例外。從上學識字之日開始,到如今六十出頭的50多年間,總共寫過多少錯別字,沒有統計,說不清楚。但有兩個錯別字,至今記憶猶新。

1978年10月,我奉命從九江軍分區教導隊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江西省廬山人民武裝部任秘書。上任伊始,發現人武部門口白底黑字的牌子,油漆脫落、字跡斑駁,不但有礙觀瞻,而且影響形象。而彼時的廬山,旅遊業也好,服務業也罷,都遠不如當下繁榮,像製作標牌這樣的業務,只有到山下的九江市才能辦理。為了節省經費和時間,報經部領導同意後,我自告奮勇,買來黑色油漆等,利用周末休息時間,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一筆一劃在經過一番「美容」、已然「舊貌換新顏」的牌子上,描而寫之。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書寫單位牌子。豎排版、美術體,寫好乾透,在戰友們的讚許聲中,喜滋滋地把它掛了出去。

舉手之勞,不足掛齒。小功告成後,我既沒有刻意欣賞過,也不曾認真審視之。而部領導、戰友們,誰也沒太留心、太在意,一經掛出,若無其事。後來,我調離了廬山。再後來,我轉業地方回到福建。多年後的一個夏日,重返廬山探親度假的我,偕同妻子從牯嶺街沿大林路下行,準備前往如琴湖、仙人洞故地重遊、賞景觀光。當路過廬山人武部門口時,但見當年我寫的那塊牌子,依舊默默然地掛在那裡,便情不自禁地多看幾眼。這才發現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裝」字下半部的「衣」字居然少了一撇。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傻了眼。我頓生愧意,暗暗自責起來:張桂輝呀張桂輝,你當年怎麼如此粗心!

除了「裝」字少一撇、這個徹頭徹尾的錯字之外,我還寫過一個記憶深刻、有失禮貌的別字。上世紀末,我在閩北一所中專學校任職,適逢出版第三部個人雜文隨筆集。一天晚上,與學校駐地崔副市長等兩位地方領導共進晚餐。因為是老相識、老朋友,餐後來到本人辦公室,一邊品茶,一邊敘談。天南地北、東拉西扯,聊了一陣子,當微醺的我,拿出新書,準備簽名贈送時,半是玩笑半認真地對崔副市長說,姓崔真「划算」,經常有人自作多情、慷慨大方,白白多送一個「人」-把「崔」寫成「催」。說這話時,頭腦似乎還是清醒的。可等到下筆,卻糊里糊塗、明知故犯。次日上午,上班走進辦公室,看到茶几上尚未清洗的茶具,猛然清醒的我,這才回想起來,自己昨晚可能寫錯字、鬧笑話了。遂趕緊給崔副市長打電話,一邊解釋,一邊道歉,對方嘿嘿一笑:沒有關係,純屬酒後筆誤......

由寫錯別字,想到了做人與做事。因為生不逢時,我和許多同齡人一樣,沒有參加高考的機會。但我清楚,高考端的「一考定終身」,有時可能真的會因為一個錯字或別字,而破滅了考生的美夢。除了考試外,還有公文、合同等,同樣不能出現錯別字,否則後果難以想像。而其他情況下,一經發現,或塗改一番,重寫一次;或解釋幾句,道歉幾聲,也就沒事了。即便自己沒發現、未改正,別人大多也能諒解,或不在意。做人做事則不然。有些事做錯了,可能造成永難彌補、無法挽回的損失。做人更是絲毫不能隨意、半點馬虎不得。有道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古往今來,雖有「浪子回頭金不換」之類的說法,可是,一個人真要是「浪」了,「回頭」並不容易。事實上,現實生活中,真正有可能、有機會「回頭」的「浪子」,為數不多、比率不高。

人生如棋,一招失誤,滿盤皆輸。看看大大小小的貪腐分子,想想形形色色的犯罪之徒,他們當中的任何一個人,並非生來就帶有違法犯罪的「基因」。他們所犯之「錯」,有輕有重,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慘痛的教訓:一步錯,步步錯,以致愈陷愈深,不能自拔。至於懸崖勒馬、悔過自新云云,說起來不費吹灰之力,做起來絕非輕而易舉。明智的態度是,保持清醒頭腦,遵守黨紀國法,千萬不要邁出錯誤的「第一步」。

人生所以美妙,皆因不能重來。這就警示我們,無論做人,抑或做事,既要權衡利弊,又要三思而行;既要謙虛謹慎,更要明辨是非。即便不能杜絕錯誤,也要把出現差錯的概率降到最小最低。反之,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犯下嚴重錯誤,背上沉重包袱,人生僥倖不沉沒沉淪,怕也難活得自由自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