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希雯)近年學界開始重視生涯規劃教育,部分學校會安排學生參加工作體驗活動,了解職場及社會實況。曾參加校本工作體驗活動的協恩中學中四學生謝凱琳,原本是溫室小花,打算藉是次活動窺探中環高級寫字樓的花花世界,結果卻被分派去非牟利機構,要「身水身汗」落區派飯,老遠到沙頭角探訪獨居長者。4天的體驗雖然短暫,卻讓她對職業規劃有180度的轉變:「本來無想過加入NGO,但體驗完結後覺得很值得,將來我想做社工。」連父母都認為,她大個女了。
協恩中學與63間願意提供職位的公司或機構合作,讓全級164名中四生參加工作體驗活動,於9月以4天的時間體驗職場生活,有人到律師行、商業機構或非牟利機構工作。謝凱琳是運動型女生,深知自己不適合靜態的工作,但對中環的高級寫字樓生活充滿好奇,「平日經過不敢走入去,所以選報,想感受一下白領麗人的生活。」沒想到,學校卻分派她去位於粉嶺聯和道聯和墟舊街市的非牟利機構「健康行動」,工作是落區服務弱勢老人,與高檔的辦公室世界相距甚遠,「剛知道的時候,有想過『上訴』的,同學都笑說『辛苦你了』。」
身為家中獨女,父母呵護備至,謝凱琳於體驗中初次接觸弱勢社群,驚訝同住於一個社區內,有大批公公婆婆為一餐溫飽,晨早7時半前已在門外排長龍拿取免費飯盒。缺乏與長者相處的經驗,謝凱琳起初不知所措,「但導師叮囑我帶備糖果,保持笑容,原來公公婆婆就像小朋友。」除此之外,她亦意識到社會存在太多有色眼鏡:「不少人對拾荒者印象負面,但其實他們很有禮貌。」
謝媽媽:學懂關懷別人大個女了
一次難忘而痛心的探訪,燃起她當社工的決心,「那次去到沙頭角很偏僻的垃圾房附近,探訪一名逾70歲的婆婆。她很憔悴,細問下才知道她的老伴近日患癌入院,而子女都不在港。」貧富懸殊、獨居長者,不再是書本上的議題,而是活生生展示在眼前的現實,這大大衝擊着謝凱琳,「我只能說會幫她,安慰她,但我很想哭,很心噏。」從前不知人間疾苦的溫室小花,終於找到清晰理想,立志投身社會服務。謝媽媽亦表示:「她學懂了關懷別人,更主動了解入讀社工系的分數要求,積極讀書,真的大個女了。」
至於另外兩名學生張芷溢及林穩則被安排到律師行工作,其間有機會到法院觀察處理案件的過程,她們都笑說真實的律師工作,與電視劇完全不同,對職場有了一點點的了解。
為加強推動學生參加工作體驗活動,教育局將會在本月18日舉行「工作體驗運動啟動禮」,現時有超過200間機構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