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中部精準扶貧系列三之二:京官下鄉 致富一方人

2016-11-16
■春耕時節,邱少俊(左一)與貧困戶在甜葉菊合作社大棚中翻耕。 本報江西傳真■春耕時節,邱少俊(左一)與貧困戶在甜葉菊合作社大棚中翻耕。 本報江西傳真

駐村當第一書記 輸送先進理念

如果將中國的「精準扶貧」比喻為一場扔飛鏢的運動,那麼瞄準靶心-為貧困戶「建檔立卡」很重要,但扔飛鏢的人更為重要,他所掌握的技術、方法都極為關鍵。而中央政府擬定的「扔飛鏢的人」,則是選派機關優秀幹部到農村中擔任村第一書記者,他們或有一技之長,或擅長調動資源,或頭腦靈活想法新穎......「第一書記」們如同一根管道,源源不斷地為貧困地區輸送先進的理念、產業、資源,同時為高層帶來農村最真實的情況分析報告,提供更為精準的決策參考。■記者 王逍、馮雷 江西、河南報道

「我是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司主任科員。2015年,中組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於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通知》。國土資源部響應這一政策,在選派人員時不僅注重大方向的要求,還很關注細節。我是福建龍岩人,因地緣相接,對客家話、人文環境等很容易適應,加上之前有基層工作的經驗,來到老區感覺就像來到了老家。」在江西省贛縣五雲鎮夏潭村,肩挑黨支部第一書記、文員、策劃師等多職的邱少俊說道。

制定任務標註進度

當被記者問及從國土資源部選派至農村一線時是否存在大材小用的現象,他笑言:「看起來會存在類似的現象,但是只要你靜下心來做事,就會發現老區扶貧需要人才。對年輕幹部而言,這也是一種鍛煉。農村基層是個大熔爐,讓我了解『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的意義,知道了高層政策如何落地的過程,學會了開展群眾工作的方法。」

據五雲鎮常務副鎮長陳日中介紹:「小邱書記在夏潭村很受歡迎,旁邊村莊的人都很羨慕夏潭村能有一個來自北京的高素質、能力強的書記。他對每個貧困戶的條件都很清楚,還將自己在夏潭村一年的任務清單掛在辦公室裡,並標註了完成進度。」考慮到夏潭村已有甜葉菊種植基礎,他在考察調研後認定當地可重點發展甜葉菊育苗和種植產業,以產業發展幫助群眾擺脫貧困、共同富裕。經過村黨支部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討論,夏潭村決定採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方式,流轉土地集中開展甜葉菊種苗繁育和種植。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每戶都可以獲得國土資源部「出借」的4,000元(人民幣,下同)啟動金,這些錢以入股的方式作為合作社股本。參股農民大致獲得3類收益:每年合作社分紅、土地流轉收入以及每天70元的務工收入。

親身體驗農民不易

據了解,在全國已有40多萬名幹部像邱少俊這樣駐村當第一書記。對他們而言,「幫扶」的前提是「了解真實的農村」。

在河南蘭考縣谷營鎮霍寨村部,記者見到了駐村幹部--蘭考縣統計局副局長劉銀花和統計局工業科長崔琛兩位女士。

劉銀花說:「駐村後才真正體會到農民的不容易。本村有一家,兒子因出車禍去世,兒媳婦離家出走一直沒有音信,留下兩個年幼的孫子,跟兩位老人生活。而兩位老人年齡均近70歲,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一家人窮得揭不開鍋。根據國家政策,如果能給兩個孫子申請下來孤兒證,國家可以每月給每個孫子補貼600元,直至孫子長大至18歲。但申請孤兒證,需要給兒媳婦開失蹤證明,為開這個證明,我們去鎮裡派出所跑了6趟,後來又跑民政、財政等部門,前後各部門總共跑了20趟,總算是辦下來了。想想我們辦這事都如此困難,如果是農民自己去辦,那真不知道有多難了......」

劉銀花說,今後回到縣裡工作,更加要提高效率,農民的事情一定要更加高效地去辦。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