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神十一」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意義重大

2016-11-19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昨日在內蒙古安全着陸,標誌着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成果,為今後中國太空站的建造、運營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中國躋身世界航天科技強國又邁進了一步。香港不乏科技人才和成果,應該積極參與國家的科技事業,為香港開拓創新經濟創造更大的空間。

神舟十一號的太空飛行具有三大意義:一是與天宮二號成功實現對接,提供人員和物資往返運輸,為中國掌握太空站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奠定基礎;二是景海鵬、陳冬兩名太空人歷時33天的太空之旅,創下中國太空人在太空逗留的最長紀錄,考核太空人在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及執行任務能力,為中國太空人長期在太空站駐留做準備;三是開展航天醫學、空間科學、在軌維修等實驗,為中國利用太空站開發新科技進行大膽嘗試。神舟十一號太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也成功升空,廣袤的太空出現更多、更活躍的中國身影。中國的航天事業正自信十足、穩步有序地實現一個又一個的騰飛和跨越,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在深邃的宇宙太空飛得越來越高、越來越遠。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賀電中也指出,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首次實現了中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並開展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標誌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這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最新成果,是中國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最新成就。

此次太空任務取得成功,港人與有榮焉。因為兩名太空人在天宮二號展開的一連串科學實驗,其中就有來自香港中學生的意念和設計。香港的年輕人依託國家的太空探索能力,有機會驗證自己的科技設想,實現夢想。其實,香港不乏科技人才,更有不少具世界尖端水平的科技成果。本港有大學開發的太空技術,曾被歐洲太空總署運用於在火星的探索任務。國家太空科技發展提供了難得機會,香港有技術、有人才,要運用好「一國兩制」的優勢,排除政爭干擾,主動融入國家科技發展的大潮之中,把香港的科技成果與國家日益進步的科技事業相結合,推動香港創新創意的風氣,促進香港經濟升級轉型,持續提升整體競爭力,為年輕人創造更多發展機會,也為國家和香港的繁榮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