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籌備2年的全港首間非牟利及自負盈虧的私營教學醫院「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下稱「中大醫院」),昨日進行動土典禮。中大醫院採用創新的醫療服務模式,既為中產市民提供可負擔的私營醫療服務,又接受醫管局轉介的公立醫院個案,紓緩公營醫療服務的壓力,承擔社會責任。社會對中大醫院的發展寄予厚望、樂觀其成,期望中大充分評估可能面對的人手、財政挑戰,克服各種考驗,確保醫院可持續發展,為本港應對人口老化、提升醫療服務積累成功經驗。
中大校長沈祖堯表示,中大醫院的使命是:第一是服務本港市民,填補現時公營與私營醫院間的服務差距,減輕本港人口老化所面對的沉重醫療壓力;第二是為本港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醫療服務新模式;第三是加強優質醫護培訓,擴展卓越教學及醫學研究應用。按照建院的設計,中大醫院的服務公私兼顧,雖然是私院,但不以盈利為目的,希望探索出一條以服務市民為本、支援本港醫療雙軌制的可行之路。
中大醫院主要服務對象是本港的中產階層,醫院的7成病床將提供套餐模式收費,是中產人士負擔得起的,而且只供港人使用;醫院的服務範圍、收費標準、服務標準,以及醫院認證及提交報告的責任,都會反映在政府與中大醫院管理方的合約之中,有利提高收費透明度,革除目前私院的流弊。另一方面,由醫院運作的第5年起,醫管局每年會轉介17,600個專科門診及6,000多個日間手術個案給醫院,病人可沿用醫管局收費。這項安排,直接紓緩公立醫院壓力,有助縮短病人的輪候時間,同時確保中大醫院所處理的個案更全面,有利提升醫院的培訓質素。可以說,中大醫院是本港醫療服務模式的大膽創新,亦是一種理想模式,市民當然希望中大醫院建得快、辦得好,早日服務大眾。
發展私家醫院涉及龐大開支,包括聘請醫護人員、購置醫療器材、興建醫院大樓,中大醫院既然要提供優質服務,對人手、設備自然要求更高,又要保持非牟利宗旨,挑戰不容低估。因為中大醫院的創新模式,令市民對其期望甚高,亦關注其發展的可持續性。有私家醫生擔憂,中大醫院可能要向公立醫院高薪挖角,長遠難以養活員工,有社會人士則對醫院何時及能否做到自負盈虧存疑。
對此,院方看法樂觀,認為醫院能在5年內達到收支平衡,因為本港人口老化對醫療需求增加,且有經濟能力的長者人口上升,足以支持中大醫院的生存和發展;至於醫護人手方面,院方可利用中大醫學院的人才優勢,邀請中大醫學院教授助拳,吸引中大畢業的醫科生留院服務,而且騁請的人手要與醫院理念相同、「不是向錢看」。
中大醫院扮演服務、教學多重角色,又是一間非牟利醫院,所有的盈利將會撥作醫院的長遠發展和支持醫學院的教學研究,醫院的建設及服務,均以病人為中心,以給病人獲得最佳診治為最終目的。希望中大醫院不負使命,不負市民期望,以優質服務、良好營運的實際業績,把公私結合的醫院成功模式推而廣之,讓更多市民受惠。 (相關新聞刊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