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徹查產後死亡事故 查找不足加強投入

2016-12-23

伊利沙伯醫院兩個月內出現兩宗產婦產後死亡事故,引起社會關注,當局已經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香港整體醫療聲譽良好,大多數醫護人員的專業敬業贏得市民好評,但是醫療事故一宗都嫌多,悲劇的發生幾率雖然是萬中無一,但對死者家屬而言卻是百分之百的傷害。出於「醫者父母心」的高度責任感,當局必須徹查事件原因,查找不足、吸取教訓。更重要的是,兩宗慘劇警醒我們,本港產婦高齡化的趨勢明顯,對醫護和醫療系統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從根本上檢討醫療制度和程序,增加公立醫療的資源投入,確是刻不容緩。

伊院今年10月初有一名懷孕37周的26歲女警產後流血不止死亡,上月底又有一名33歲產婦分娩期間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併發症」,進行緊急切除子宮手術後終告不治。本港產婦產後死亡的比率,每10萬個產婦中少於5個,但這次短短兩個月內在同一所醫院出現兩宗,情況值得關注。伊院副行政總監何曉輝亦承認,情況好不尋常,前所未見,已向醫管局通報事件,並會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就此兩個個案而言,究竟是偶然的不幸,還是存在醫護人員疏忽,甚至是制度上的問題,一切要留待調查委員會完成調查後才能公論,現階段不宜妄下判斷。但是對於死者的家庭而言,這種事件帶來的打擊是終生不能磨滅的傷痛,盡一切可能避免出現類似悲劇,是政府有關方面以及所有醫護人員的神聖職責。

兩宗悲劇帶給我們兩點反思。首先是前線醫護人員的工作態度和責任感,直接關乎市民性命安全,不能有片刻懈怠,任何看似微不足道的疏忽,都會帶來無可挽回的嚴重後果。醫管局等部門應高度重視事件,從多方面查找原因,以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其次是人口老化和產婦高齡化為本港醫療系統帶來更大的挑戰。根據政府統計處數字,本港女性生育年齡中位數由1981年的27歲上升至2012年的31.9歲,按此趨勢,估計相當比例香港媽媽是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這對前線醫護人員和本港醫療體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口老化的挑戰加劇,公立醫療服務資源不足的問題已經被詬病多年,最近遇上冬季流感高峰期,公立醫院更壓力倍增。翻查資料,本港公立醫院日間護士與病人的比例是1比11,夜間的比例更達到1比12,其人手配置遠遠追不上國際標準的1比4至1比6。這種情況長期得不到改善,醫護人員「忙中出錯」的機會客觀上的確會有所增加。因此,當局不應只將這次事件當作個別事件處理,理應盡快下大決心檢討公立醫療資源投入不足的問題,強化醫療管理制度的建設,從根本上保證香港優質的醫療服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