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讀書人 > 正文

【書評】藤堂比奈子

2016-12-26
《ON 獵奇犯罪搜查班.藤堂比奈子》作者:內藤了 譯者:曾玲玲 出版:尖端《ON 獵奇犯罪搜查班.藤堂比奈子》作者:內藤了 譯者:曾玲玲 出版:尖端

《ON 獵奇犯罪搜查班.藤堂比奈子》是另一本最近被改編成為日劇的犯罪小說。原著者內藤了憑此獲日本恐怖小說大賞讀者獎,也由此延伸成為系列作。

電視劇是關西電視台的16年劇目(7至9月播放),當中除了《ON》以外,更把系列作中的《CUT》、《AID》、《LEAK》等共冶一爐,甚至加添了為電視劇而原創的《ICE》,最後兩集的《ZERO》及《ONE》也是全新創作的,可見到為了配合電視劇,由原作者延伸出來的編劇團隊也花了不少心思,希望令觀眾有一新耳目的效果。

不過現實結果卻差強人意,電視劇的平均收視率從沒有過10%,整體而言一直徘徊在7至8%之間,由衷而言如果不是女主角藤堂由正值人氣攀升的波琉主演,我大抵也不會留意到此劇。但也正因看得不是味兒,於是回頭找回小說一看,就更加生出不少疑竇來。

簡言之,就是小說及電視劇版,其實已有明顯的變化差異。首先,細心的觀眾或許早已留意到,電視劇的名字早已有所更動,「搜查班」變為「搜查官」,而「獵奇犯罪」又易為「異常犯罪」。前者的變動顯然是把小說中本來以群戲為據的佈局,轉而集中在藤堂身上;後者則大抵是現實考慮的需要,因為原著小說對罪案的獵奇部分,頗為鉅細無遺地鋪陳,從而用來吸引讀者的眼球,但電視劇有尺度上的限制,稍為過火淪為R-18指定級,那就會惹來軒然大波。以上的改動,大抵也屬可以接受的明眼人舉動,為情理之中的部分。

可是接下來的改動,對我來說卻是影響甚深的地方。原著中的藤堂是一名記憶力甚強的警官,這一點也可看成為她的絕技,但卻絕非電視劇中所刻畫對案件的瘋癲性執迷,尤其是連面對好友仁美被殺的慘劇上,同樣執迷程度好像蓋過了人性基本的情感。此外,藤堂的警官夥伴東海林(橫山裕)在原著中,也只不過屬輕浮及冒失的性格,但在電視劇中則易為嫉惡如仇、衝動火爆的魯莽刑警,令周遭的人均感到難以相處及不知如何是好。

於我而言,電視劇的改動其實不難理解,簡言之就是一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心態,務求把一切推至極端,令於觀眾心目中的懸念無限擴大。尤其是把藤堂加以「異常化」地處理,則她與案件中的關鍵人物──從事犯罪者心理研究的心理學家中島保便可以更接近產生共鳴的效果。中島保是腦系科專家,少年時因偶然性地遇上兇殘的命案,在案發現場看到不堪入目的少女屍體,因而大受影響,小說首章的敘述者就是他。抱持嚴重事後創傷焦慮的他,在腦系科所進行的研究,正是極為冒險的「潛入」探索,藉與犯罪者的心理同一化的實驗,從而去改變犯罪者的想法,甚至誘導對方作出自殘的舉動,以達成「替天行道」的使命。正因為中島保角色的異常設定是關鍵之處,所以進一步把藤堂的「異常」特質強化刻畫,恰好是企圖把兩人同流化的手段。至於東海林成為「躁狂」警官,就更是噱頭為先的設計手段,從而也可以加插大量的動作場面,好讓他作個人表演,當然也方便合理化所呈現的英雄色彩。

以上兩項重大改動,可以說都是以觀賞趣味為先的考慮,簡言之就是把原著中任何可以「獵奇化」的地方都加以放大。反過來說,雖然劇名把「獵奇」一詞易為「異常」,好像把調子褪淡,但情節內容上的安排,實乃來一次雙倍奉還的編排,這才是編劇背後的真正用心。

好了,這也大抵是一般電視劇改編小說的慣常思路,由電視劇去認識小說,相信一定會留意到當中的差異來。■文:湯禎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