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身鮮艷的民族服裝,一臉溫婉的和美笑容--作為綦江「版畫五傑」中唯一的女性 ,李成芝本身就像是一幅艷麗明快的農民版畫。李成芝說,她見證並親歷了綦江農民版畫的勃興。在這方藝術的聖殿裡,她不僅實現了自我價值的超越,更為弘揚這一藝術門類傾注了心力。
李成芝出生在綦江縣蓋石鄉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成為她最純粹的美術世界。藍印花布的蚊帳,納鞋底的鮮艷圖案,家貧時自己縫製的衣服都能讓她欣喜,也讓她對於傳統美術有了最初的認知。
18歲那年,李成芝參加了當地舉辦的農民版畫創作學習班,從此與綦江農民版畫結下了不解之緣。天賦加勤奮,讓李成芝後來順利進入縣文化館。在這裡,她白天拚命拓印版畫,晚上就自己埋頭搞創作,《乘涼》、《田園舞會》、《家鄉的歌》......一幅幅作品帶着墨香出爐。這其中的《乘涼》甚至被收入《中國水印版畫》--這本從東漢末年起編的文獻性精裝冊,只收錄了當代版畫108件,李成芝的藝術成就可見一斑。
李成芝說,綦江農民版畫從上世紀80年代被廣泛關注以來,已走過了30餘年的歷程。如何讓這一民間繪畫藝術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是她孜孜探索的命題。她給打了個比方:德德瑪用學院派的女中音哼起古老的蒙古長調,阿寶用創新的超男高音唱起原生態的陝北信天游,其實更加富有藝術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一身鮮艷的民族服裝,一臉溫婉的和美笑容--作為綦江「版畫五傑」中唯一的女性 ,李成芝本身就像是一幅艷麗明快的農民版畫。李成芝說,她見證並親歷了綦江農民版畫的勃興。在這方藝術的聖殿裡,她不僅實現了自我價值的超越,更為弘揚這一藝術門類傾注了心力。
李成芝出生在綦江縣蓋石鄉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成為她最純粹的美術世界。藍印花布的蚊帳,納鞋底的鮮艷圖案,家貧時自己縫製的衣服都能讓她欣喜,也讓她對於傳統美術有了最初的認知。
18歲那年,李成芝參加了當地舉辦的農民版畫創作學習班,從此與綦江農民版畫結下了不解之緣。天賦加勤奮,讓李成芝後來順利進入縣文化館。在這裡,她白天拚命拓印版畫,晚上就自己埋頭搞創作,《乘涼》、《田園舞會》、《家鄉的歌》......一幅幅作品帶著墨香出爐。這其中的《乘涼》甚至被收入《中國水印版畫》--這本從東漢末年起編的文獻性精裝冊,只收錄了當代版畫108件,李成芝的藝術成就可見一斑。
李成芝說,綦江農民版畫從上世紀80年代被廣泛關注以來,已走過了30餘年的歷程。如何讓這一民間繪畫藝術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是她孜孜探索的命題。她打了個比方:德德瑪用學院派的女中音哼起古老的蒙古長調,阿寶用創新的超男高音唱起原生態的陝北信天游,其實更加富有藝術的感染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