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書評:50首歌折射70後的心靈史

2017-01-16

文:韓浩月

認識陳娉舒差不多十年了,她在《中國青年報》主持文化版面的時候,我是她的作者,娉舒的工作風格是孜孜不倦地追求完美,時常就一篇稿子與作者反覆溝通,而我的寫稿風格是力爭靠譜,爭取少給編輯添麻煩,因此我們的合作非常順暢而愉快,我總是提前交稿,娉舒也經常是一字不改全文照發。

娉舒是位高個兒的氣質美女,這一點第一次見時就發現了,當然我已經忘記了第一次見到她是什麼時候。印象較深的是有一次她在西直門附近的一家餐館請吃飯,席中不斷有新人加入,都是京城裡寫字麻溜兒好的腕兒,酒席於是便成了流水席,她酒量一般,但也豪爽,且能夠堅持陪一桌在我看來多是糙老爺們的好酒者到最後,不厭不煩,實屬難得。

那會兒還是MSN時代,我們經常在網上交流稿件問題,順便也交流一點情感問題,因為我也寫少量的情感文章,發在《中國青年報》的著名版面《屋簷下》上,所以娉舒偶爾看到後會問一些問題,比如寫作背景、人物虛實、主題思想之類,娉舒提問的方式很高明,不給人以八卦之感,卻能引人踴躍作答,所以那段時間的聊天,很可能我不小心袒露出一些不適合寫到文章裡的真心話,但我信娉舒是很好的「樹洞」。

這本書裡收錄的50篇文章,大多數在見報的時候讀過,自稱有「拖延症」的娉舒,在寫作過程裡承受了一些煎熬,所以這50篇文章可以形容為「心血之作」,因此在閱讀時便多了一些細心,想讀到作者的真情實感,也想尋找到那些沒能寫到文章裡的心跡。讀多了,覺得娉舒的寫作,不像我那麼狡猾,時常會藏起來一些東西,她是敞開了自己的心靈寫的,掏了心窩子寫的,完整地讀完這50篇,就能基本掌握她的人生履歷,了解她的價值觀,明白她是一個怎樣的人。

娉舒是個骨子裡有點兒爺們元素的人,這從她的歌單裡可以明顯看到,瞧瞧她喜歡的那些歌手,許巍,高曉松,李宗盛,汪峰,老狼......都是文藝老男人曾經喜歡的對象。但與男作者寫這些歌手不一樣,娉舒又是以女性的角度,來講述自己與那些歌之間的故事的,於是,本書就擁有了陽剛與柔媚、樂觀與傷感、溫暖與蒼涼等既對立又融合的情緒,而且讓你讀起來,並沒有分裂之感。

書中最為小女人的歌,是辛曉琪唱紅的《領悟》,於是專門把這篇文章挑了出來,特地又多讀了一遍,希望看到作者如何評價這首聽了令人「痛心疾首」的歌,沒想到娉舒對它的評價是,「辛曉琪過於小女人;周華健,風過耳;李宗盛更灑脫,有笑看風雲破的淡定。」於是,這就很容易懂了,她更喜歡李宗盛的版本,更懂得這個老男人的心聲,更願意接觸那些被磨礪後的情緒。我還以為她會喜歡辛曉琪那版呢。

音樂是獨處最好的良伴

出現在這本書裡次數最多的歌手是許巍,他的歌最適合在開車的時候聽。所以娉舒的文章裡許多次寫到,堵車的時候聽歌,在空蕩蕩的公路上聽歌,在雨打車窗的夜裡聽歌......音樂是一個人獨處時最好的陪伴,音樂也是一個人不同時間段、不同情緒下的內心反應。而以歌名為題目,以音樂為素材,以生活故事為佐料,用情緒浸染,拿心事點睛,再輔以感悟提味,不知道娉舒炮製的這道文字大餐,讀者是否品出了多樣的味道。

50首歌,都是不同時期的流行音樂代表作,它們折射的是我們這幫70後的成長史與心靈史。很榮幸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從少年到如今,都不缺情感充沛的動人作品。在理想年代,音樂人寫出了飽含感性汁液的歌曲,這些歌曲,不同程度地進入了我們的精神,成為我們身上獨有的一部分氣質。現在看來,依然還喜歡這些歌的人,已經在孩子們那裡,成了保守落伍者,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聽到這些旋律,就會再一次確認,我們這代人已經永遠停留在了年輕時代,哪怕時間再過去幾十年,我們一樣有一顆拒絕成長、也拒絕世故的心。

1985版的《雪山飛狐》,主題歌的名字叫《雪中情》,那麼多年過去,現在偶爾耳邊還會想起它的旋律,「雪中情,雪中情,寒風瀟瀟,飛雪飄零,長路漫漫,踏歌而行」。娉舒的這本書,再次讓我想起這首歌,而「長路漫漫,踏歌而行」這八個字,是這本書的最好副標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