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來論】馬斐森辭職是個人決定 不應作「政治化」解讀

2017-02-03

黎子珍

港大校長馬斐森辭職,他自己講得清楚,是為了回蘇格蘭照顧母親,純屬個人決定,與副校任命風波、校委會衝擊等問題均無關,不要過分解讀。李國章等校委會成員肯定其管理,尊重其決定。但有人過分解讀馬斐森辭職則是別有用心,目的是將港大內部事務政治化,嚇走有分量的學者,最終受損的是港大和香港。

港大校長馬斐森辭職,消息傳出不久後,英國愛丁堡大學在校網公佈證實馬斐森將過檔接替該校現任校長,愛丁堡大學的聲明中,指馬斐森在高教界有豐富經驗,相信他能帶領大學投入新的時代。而在聲明中,馬斐森表示十分享受在港大的日子,期待帶領愛丁堡大學進入新一頁。

馬斐森辭職與政治原因無關

港大隨後亦發聲明,正式公佈馬斐森辭職,馬斐森將留任一年,直至2018年1月正式離任。港大聲明表示,馬斐森在寄給港大成員的電郵中,提到請辭是出於個人原因,亦與家人商量過,將會出任愛丁堡大學的校長。馬斐森也表示,對港大的前途感到相當樂觀,希望日後和港大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指,馬斐森因獲聘為英國愛丁堡大學校長,故作出請辭。教育局指,政府察悉馬斐森辭職是其個人決定,並尊重他的意願,又指尊重大學自主,聘任校長屬於大學自主範圍的事。港大可根據《港大條例》及《港大規程》賦予校委會的權力以及相關規定,自行處理校長聘任事宜。政府深信,校委會定會本茪j學的長遠利益和需要以及學生福祉,盡快遴選合適人士出任新校長。

李國章向傳媒否認馬斐森辭職與政治原因有關,指馬斐森已思考一段時間,強調完全是私人決定,與副校任命風波、校委會衝擊等大學的問題均無關。他又表示兩人合作愉快及「無問題」。

有人試圖將馬斐森辭職政治化

港大校長馬斐森辭職,他自己講得清楚,回蘇格蘭照顧媽媽,是其個人決定,與副校任命風波、校委會衝擊等大學的問題均無關,外界不要過分解讀。但是,有人顯然是別有用心,目的是將港大內部事務政治化。例如港大校委張達明聲稱,馬斐森提早離任和副校長任命風波,以及特首委任李國章為校委會主席有關,認為他因為得不到李國章支持,以致內耗嚴重。張達明又聳人聽聞稱,在校委會被校外人士壟斷的情況下,擔心港大是否仍然可以保障學術自由云云。有行政長官參選人聲稱,大學校長於任期屆滿前辭職,極不尋常,港大校方及馬斐森校長本人應向公眾清楚交代,以釋公眾疑慮云云。這不僅是不尊重馬斐森的個人意願,而且是試圖將馬斐森辭職政治化。

政治化損害港大和香港

港大政治化,罪魁禍首是反對派。例如2016年1月26日發生部分港大學生會成員包圍衝擊校委會的事件,新任校委會主席李國章及部分校委在會議結束後被暴力圍堵,形同遭「變相禁錮」,引起社會公憤和強烈譴責。港大校委會主席李國章譴責在背後給予學生錯誤資訊的反對派政黨,並點名指是公民黨在背後干預。校長馬斐森譴責學生的行為,對他本人、校委委員及港大職員構成危險。又如,2000年的「鍾庭耀事件」,鍾庭耀與反對派聯手逼走了身為微電子學專家的校長鄭耀宗;2011年反對派又以「李成康事件」辱罵批鬥校長徐立之,導致這位國際知名的分子遺傳學家被迫辭職。

反對派竭力將港大政治化,導致港大校內抗議活動頻繁,屢次發生抵制人事任命等校務管理、衝擊校委會的事件。反對派政客欲把港大變成衝擊香港法治和社會穩定的「震源」,結果是把港大拖入沒完沒了的政治化漩渦。政治化的侵蝕,令港大院校自主、學術自由遭受重創,受損的是港大和整個香港社會。這次有人試圖將馬斐森辭職政治化,萬變不離其宗仍是想把港大拖入政治化漩渦,對此必須揭露和譴責。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