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兩會聚焦 > 正文

港區人代委員對大灣區規劃建言

2017-03-06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香港發展是與整個廣東大灣區分不開的;相信香港的服務業可協助內地經濟轉型,「在大灣區裡面,香港是廣東最大的投資者,所以灣區的發展對香港是非常重要的。」

■全國政協常委林樹哲:國家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是中央看重香港的獨特優勢,助香港經濟走出困境的一項德政,港人應好好把握這次機遇。

■全國政協委員、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董事總經理張家敏:區內的高鐵、輕軌越來越成熟,香港要經濟發展,需要與內地融通融合。大灣區的發展有利於香港融入整個珠三角的發展,以至深化與深圳的合作,對香港擴大產業鏈,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吸引更多的外資都有好處。

■全國政協委員、瑞德資本集團董事長魏明德:2016年,單是廣州、深圳、香港的GDP已等同於或超過兩萬億元人民幣,倘將深港兩地的金融業加起來,規模等同於倫敦或紐約,因此兩地完全可以聯合打造為世界級金融中心。粵港澳天然環境好,很少有大的自然災害,地理四通八達,大灣區可以成為世界級的城市群,由金融業帶動物流、科技、城市管理等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王新興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王惠貞: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將可加強內地與香港的互動。香港可在稅制上配合大灣區發展,「減一些稅,可讓香港及外地企業參與投資大灣區的發展,相信有這個政策配合,會對整個大灣區發展規劃有很大的幫助。」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浸會大學前校長陳新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計劃,可說是百年一遇的機會,「國家把它訂造一個計劃去推動的話,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抓到這個機會,上到這個火車的話,那就是可跟國家的發展起到很大的配合。」香港應要珍惜。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黄友嘉: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是很重要的。我一直看好粵港合作,如香港在金融資本市場上有優勢,而人民幣國際化是大勢所趨,香港既可作為內地資本市場離岸中心,又可作為在岸中心起防火牆的作用;如深圳有很多的高新科技,但未能真正打入國際市場,香港一直都是國家最有活力的地區,與國際接軌,具有國際市場的優勢。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蔡毅:相信可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香港各界應把握機遇,立足自身優勢和在國家規劃中的定位,積極參與到兩地投資合作、「一帶一路」專案實施中去,為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