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鄭月娥在不少政綱範疇的比拚,都顯得較其他候選人出色。單純在社福措施方面的比較雖未能「脫穎而出」,但她的優勢是「有底子」:林鄭月娥在任政務司司長時擔任扶貧委員會主席,任內推出不少措施,是次其他候選人有着墨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和「長者生活津貼」就是其中的例子。
貧窮人口見新低
由林鄭月娥領導的扶貧委員會,設立了香港有史以來首條官方「貧窮線」,更先後推出「長津」和「低津」,又通過由「關愛基金」推出「非公屋、非綜援的低收入住戶一次過生活津貼」等項目。
在政府政策的介入下,逾37萬人脫貧,貧窮率下降5.4個百分點至14.3%,貧窮人口持續處於過去7年有記錄以來的低位,成績可謂有目共睹。
委員會每年均舉行高峰會,並由林鄭月娥匯報香港的情況,講述委員會去年工作等,令有關的檢視和檢討常規化。
同時,委員會還優化了「鼓勵就業交通津貼」,令逾10萬名低收入在職人士受惠;向「關愛基金」注資150億元;7個有成效的「關愛基金」項目納入政府恒常資助,涵蓋學生津貼、租金津貼、傷殘津貼等。
在林鄭月娥任政務司司長期間,政府的社福開支因應不同措施,較其一開始上任時大增了55%至662億元。
她在選舉期間承諾,自己一旦當選,會繼續推展現屆政府在扶貧、安老、助弱等方面做出成績的工作。■記者 歐陽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