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垃圾徵費值支持 基層生活須體恤

2017-03-21

環境局昨日公佈了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建議實施安排,基於公平及「污者自付」的原則,建議制定垃圾袋收費為每公升0.11港元,最快於2019年下半年在全港推行。環保是大勢所趨,垃圾徵費通過經濟誘因,促使市民源頭減廢,是國際慣例,值得支持。而在落實過程中,一方面要嚴格執行、完善環保回收配套;另一方面要體恤基層家庭的生活壓力,透過社區組織和志願團體提供必要的幫助,確保政策的順利實施。

本港地少人多,每天產生大量垃圾,堆填區壓力日大。根據環保署去年底發佈的數據,在2015年,港人棄置的固體廢物總量高達每天10159噸,即平均每人每天產生了1.39公斤的垃圾。這個數字在過去30年增長逾8成,遠超同期人口的增長速度34%,亦遠較鄰近城市為高。實施垃圾徵費,以經濟誘因提升市民減廢環保意識,是正確做法。類似政策早在首爾、台北、新加坡、東京等城市推行,效果良好。只有這樣,才能達至《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提出的目標,將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減少4成。

垃圾徵費關係到千家萬戶,在執行初期遇到一定的阻力亦在所難免,當局宜從兩方面做好準備,才能落實政策。一方面是加強宣傳教育,增加回收設施。減少垃圾的最終關鍵是讓市民養成將垃圾分類回收的習慣,現在距離實施垃圾徵費還有兩年多時間,政府有足夠時間加強教育和配套措施,包括支持社區組織和志願團體走進社區、學校,教育市民樹立源頭減廢的觀念。與此同時,很多垃圾其實只要適當分類就可以變廢為寶,現階段資源回收配套不足,導致一些本來可循環再用的資源淪為垃圾,誠為可惜。政府計劃下一步將回收桶與垃圾箱的比例由1:14提高至1:6,肯定有助於達致減廢目標。

另一方面,政府執法初期,難免有人會用各種方法逃避徵費,當局要嚴厲執法,打擊非法棄置,尤其在一些老舊社區,更要加強巡查,否則少數人不守規矩,將大廈走廊、後樓梯、橫街窄巷變成垃圾堆,會反過來影響公眾地方衛生,削弱垃圾徵費的成效。

垃圾徵費按建議的收費水平,估計一個4人家庭每月須付30-50元,對多數家庭的生活成本壓力可以承受,但對一些生活困苦的基層家庭而言,尤其是長者,難免百上加斤。當局在落實政策的時候,要兼顧人性化的做法,可以透過社區組織、志願團體等渠道,給有實際需要的基層家庭必要資助,政府需要付出的資源不多,但能減少推行政策的阻力,體現社區關懷精神,可以令更多市民接受、支持垃圾徵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