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段時間,一種類似電話亭式的「迷你KTV」悄然遍佈內地不少城市,受到許多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分析人士指出,「迷你KTV」的流行反映了大城市生活節奏快、人口流動性大、文娛時間碎片化等特徵。這一模式在為人們帶來全新文化消費體驗的同時,也提醒着人們需要時刻關注並反思技術變革對社交能力的影響。
一台點唱機、兩副耳機、兩隻話筒、兩個高腳凳、一間隔音效果較好的玻璃房......記者在位於北京市大望路的金地中心看到,餐飲區旁一個佔地面積約2平方米的「迷你KTV」簡約而時尚。消費者無需任何預訂,就可以直接通過掃二維碼自助點歌並付費,在「迷你KTV」內一展歌喉的同時,消磨餐前排隊或等人的時光,有些現場錄製的音頻還可以分享到朋友圈中。
輕巧方便隨來隨唱
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市面中的「迷你KTV」品牌主要有咪噠、友唱、科美唱吧等,雖然數目繁多,但功能卻大同小異。據友唱KTV項目組媒介經理羅敏介紹,這款產品的主要運營場景設定在城市的遊戲廳、商場、餐廳、學校、電影院以及候機大廳等人流量較大的場所,目標用戶是更能接受新鮮事物的年輕群體。從已有用戶的數據調研發現,這種自助式「迷你KTV」的女性用戶佔比顯著高於男性。
那麼,「迷你KTV」風靡有何原因呢?分析人士指出,這些電話亭式包廂目前大多集中在大城市、大型商業區,其迅速發展一方面根植於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另一方面與城市本身的生活節奏息息相關。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表示,互聯網帶來的生活變化是全方位的,「迷你KTV」的出現主要還是互聯網時代生活碎片化的一種表現。
紓緩壓力新方式
「『迷你KTV』與傳統KTV一樣,都承擔了情緒宣洩和放鬆的功能。傳統KTV將眾人聚在一起,從而讓人在集體中達到緩解壓力的目的,最終渠道還是社交。而『迷你KTV』則恰好把這一點給規避了,用的是避開人群而減緩壓力的方式,因此會受到特立獨行者的喜愛。但長期來看,這可能進一步影響人們的社會交往能力。與此同時,從價格和服務看,前者也並不具有競爭性。因此,『迷你KTV』更適合把客戶對象設定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特定人群。」萬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