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委員會今天將投票選出下一任特首人選。包括公民黨、民主黨等在內的「民主300+」內不同政團和界別組合,近日陸續上演「轉軚神劇」,聲稱要把票全投給候選人曾俊華,連提名候選人胡國興的也要轉投曾俊華。他們聲稱,儘管曾的政綱未完全符合要求,但這是「策略性」決定,目的是要阻止林鄭月娥當選,要選擇「最能夠抵抗西環(指中聯辦)」的人當特首。反對派的這番說話,終於揭開了自己的策略底牌,就是要借特首選舉對抗中央,從而試圖加劇香港和中央的對立、加劇香港政治光譜的對立,結果當然是加劇香港社會的撕裂。曾俊華作為反對派這種撕裂策略的代理人,已經從根本上不符合愛國愛港、中央信任兩個標準。
反對派一開始支持曾俊華,還試圖作出各種掩飾,努力說曾俊華「也獲中央信任」、「中央沒有理由不信任」,說曾俊華「獲得工商界廣泛支持」,說曾俊華「9年財爺經驗豐富、熟悉財經」,說曾俊華「能夠團結不同政治光譜」,曾俊華自己也盡力通過「全面政綱」、語言偽術和各種公關化妝,騙取公眾信任和支持。但到選戰的最後關頭,眼看支持者日漸減少,大勢已去,他們終於撕下偽裝,公開自己的真正目的和曾俊華的真正作用,希望以此作為綑綁反對派、選票可以歸邊all in曾俊華的最後手段。不能不說,這是盡地一煲的「最後瘋狂」。
對反對派的「最後瘋狂」,首先受到損害的,非另一候選人胡國興莫屬,因為提名階段支持他入閘的反對派選委,絕大多數已經公開表示棄他而去。對此,胡國興憤憤不平,質疑反對派是否將他作為「棋子」,稱他們不應該叫「民主派」,不如稱為「策略派」。胡官的話,確實點出了反對派的不堪。參選者為了取勝,採用一定的策略本無可厚非。但是這種策略的運用,不能違背選舉的選賢舉能的基本目的,更不能不擇手段地損害基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原則。反對派在最後關頭採取「棄胡投曾」的策略,目的只有一個:「抗拒北京和西環操控」,哪怕阻止不到中央信任的林鄭月娥當選,也要把「抗拒北京和西環操控」作為一個政治主張宣揚出來,並以此主張把一部分人裹挾、聚合起來。
這種「策略」,讓反對派的選戰徹底變味,變成了對抗中央依法行使對香港管治權的一場「戰爭」。其實,近年來反對派在對抗中央的道路上已經越走越遠,從「佔中」、反對「8.31」、拉倒政改,到發動、縱容、包庇「港獨」和激進暴力,加上肆意拉布阻礙施政,無不加劇着香港的政治對立和社會撕裂。對反對派的這種政治劣行,越來越多香港市民已經逐漸警覺,也逐漸厭倦甚至不滿,反對派的政治煽動力因此逐漸減弱。在此時,反對派試圖借特首選舉,推出一個被包裝成能「團結各種政治光譜、彌合社會撕裂」的曾俊華,以此迷惑部分抱着良好願望的市民,給反對派增添新的政治能量。
反對派如意算盤打得很好,可惜最後關頭面對敗局終於忍不住撕下偽裝,把對抗中央的底牌徹底暴露。聰明的香港人,看到這場「轉軚神劇」,還能看不清反對派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