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繼PMI見頂回落後,中國海關總署公佈的4月外貿數據也遠遜預期,內地近日一些經濟數據表現,引起市場對此輪經濟增長可能見頂的疑慮。匯豐昨發表報告指出,今年中國經濟開局強勁,但設立「雄安新區」的利好氣氛被金融行業增強嚴格規管所抵消,增長勢頭或會放緩。
報告指出,儘管最新的中國經濟數據仍令人鼓舞,但本年至今強勁的增長勢頭可能隨着監管收緊而放緩。由於一線城市庫存緊張,地產投資及建築有望靠穩,而較低級城市的新屋開工量預料將有所增長、銷量穩健。然而,隨着當局更廣泛及密集推出收緊措施,地產投資及建築或於年內較後時間減弱(伴隨部分時滯效應)。事實上,現有的緊縮措施影響可能已經浮現,3月總建築面積銷售和土地銷售已經降溫。這屬於意料之中,最近數月,匯豐已經開始對中國股票投資組合的地產板塊轉趨謹慎。
銀監增強打擊金融業違規
另一方面,經濟活動強勁令內地政府可以調整政策焦點,透過控制槓桿及增加對表外項目的監管,以減少金融系統性風險。貨幣及信貸政策已經微妙調整。其中一大擔憂因素是小型或地區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批發融資(包括存款證發行)快速增長,但銀監會近期增強了對金融業違規行為的打擊,4月公佈一連串指引和措施,鼓勵銀行減少監管套戥,改善風險管理。
報告指,風險管理措施包括更嚴格的壞賬確認,不鼓勵銀行依賴批發融資(包括存款證),更嚴格地強制執行監管(包括對投資、理財產品和非標準化資產的監管)。不過,執行上存在挑戰。倘若銀行被迫減少批發融資或表外理財產品或放慢信貸增長,這可能導致短期違約上升及資產質素風險,理由是部分影子銀行貸款的借貸者未必有能力延展(rollover)其貸款。整體而言,高借貸率及信貸增長放緩可能拖累經濟增長,然而去槓桿化及減少金融投機或監管套戥,則利好長期金融穩定。
不過,報告亦指出,近期中國經濟亮點在於私人部門的投資及出口增加,意味着中國的經濟復甦有所深化,預期這可在未來提供更持續的增長動力。部分受惠於出口反彈及製造業活動復甦、利潤改善及機構改革(例如公私營合作及增加對私營部門開放),私人投資按年增長由之前的6.6%增加至3月的8.6%。預期國有企業改革將持續成為政府焦點,並進一步鼓勵混合所有制。
「習特會」後美中摩擦減
匯豐認為,全球經濟復甦及去年人民幣貶值,支撐第一季出口復甦。繼兩年的萎縮後,預期今年中國的出口反彈至較低單位數增長率。對於境外尤其是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擔憂持續。然而,貿易衝突的風險似乎在4月初的中美兩國元首「習特會」後有所緩和,中國並未被列為貨幣操縱國,美中貿易摩擦機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