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岑志剛) 母親節將至,不少「廿四孝」子女都會安排與媽媽去旅行慶祝。一項調查發現,七成人成年後曾和媽媽去旅行,以報答母親養育之恩,但行程與理想往往有落差,子女安排行程時易出現三大「爆煲位」,包括媽媽容易疲倦、緊張催促及嫌三嫌四,容易引起磨擦,有55%人指遇到上述情況會選擇忍讓。
旅遊服務網站Expedia(智遊網)於4月中訪問了516名18歲以上港人,發現75%曾和媽媽去旅行,46%人為報答母親養育之恩,令媽媽開心,34%表示媽媽年事已高,珍惜相處機會。
18%母親嫌三嫌四
最容易令受訪者「發忟」的三大成因,依次為媽媽容易疲倦,不能走太長的路(33%)、媽媽像緊張大師或催命符(23%)及媽媽嫌三嫌四、認為什麼都跟香港的差不多(18%)。有55%人不會和媽媽爭執,會盡量忍讓,另有15%人指每天平均與媽媽爭執1次至3次。
39%子女認忽略媽媽
不足之處方面,調查指39%人認為行程太趕,媽媽體力跟不上,28%認為自己資料搜集不足,安排不周,58%人表示最大領悟為媽媽老了,要更加孝順,39%表示平日太忙,忽略了媽媽。
曾與媽媽旅行的受訪者中,逾八成稱會再與媽媽去旅行,未曾或不考慮再次和媽媽去旅行的,38%指主要原因是沒有錢或假期,其次為媽媽身體狀況不容許,佔24%。
調查又發現,曾經或計劃和媽媽去旅行的受訪者中,選擇旅行地點首要考慮是當地的景點或活動是否適合母親(71%),其次是住宿舒適(54%)和交通便利(53%)。
28歲的Sttail在2014年首次帶今年63 歲、不懂英語的媽媽到英國旅遊13天,回港後更寫網誌分享。Sttail表示,媽媽是「打卡型」旅客,遊博物館不足五分鐘便嚷着要離開,對食物要求亦挑剔,「從沒想過是這麼大挑戰......當時的領悟是我跟媽媽『撈唔埋』」,但事後回想可安排得更好,並非所有責任都在媽媽。
Sttail媽媽則透露,女兒曾提及想到英國工作假期,她擔心當地安全,藉口旅行了解當地情況。她坦言,女兒在自己眼裡一直是小女孩,以往不太相信其能力,但二人一同旅行後,才驚覺「原來女兒已經長大,是時候放手」。她寄語港人,父母會在不經不覺間老去,呼籲子女在年輕時多留意父母,旅行時也要多為父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