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人民日報海外版專供】中歐關係全球意義日益凸顯

2017-06-01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 王義桅

李克強總理昨日啟程訪歐,參加中德總理年度會晤和第十九次中歐領導人會晤,並訪問比利時。李克強總理的歐洲之行恰逢美歐剛剛在北約峰會、七國集團(G7)峰會上圍繞貿易、氣候變化等問題齟齬不斷,因此為世界所關注。從多極化到全球化,從全球治理到多邊主義,中歐關係有新的共同使命,中歐關係的全球意義日益凸顯。

中歐全球層面的共同價值觀在增加,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同為全球化的推動者。李克強5月24日會見德國副總理兼外長加布里爾時說,期待通過此訪共同發出中德、中歐支持經濟全球化和貿易投資自由化及便利化、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發展繁榮的強烈信號。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公開表示,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短期或有些許甜頭,但中長期將削弱本國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逆全球化將把包括德國在內的所有國家引入發展的「死胡同」。歐盟發佈的《駕馭全球化反思報告》白皮書也強調全球化積極作用,認為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並明確反對保護主義。全球化做大、做強了中歐共同利益。2004年以來,歐盟連續位居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也多年保持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地位。

第二,同為全球治理的促進者。特朗普首訪歐洲就告訴七國集團的夥伴,他需要更多時間思考是否堅持他的競選誓言,是否使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在一場競選活動中稱,歐洲不能再繼續依賴其他國家了。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表示,「我們必須捍衛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尋求與中國在氣候變化和全球治理,包括海洋、極地問題上的合作,成為歐盟外交的重點」。

第三,同為多邊主義的實踐者。特朗普與其他七國集團成員國在貿易和氣候變化問題上產生矛盾,讓歐洲更重視與中國合作踐行多邊主義。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倡導多邊主義,因此為歐洲所看重。歐委會主席容克在七國集團峰會召開前發表演講稱,歐洲人相信開放的社會,我們一直在尋求多邊解決方案。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歐關係在「五通」各領域均取得了重大進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歐班列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有力的運力保障。

中歐關係已過不惑之年。中歐將拓展電子商務、服務貿易等領域合作,以彌補傳統貿易不足,同時,把氣候變化打造成中歐合作新亮點。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