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經濟 > 正文

巴曙松:外資參與債市具發展潛力

2017-06-09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美婷)港交所(0388)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昨出席「人民幣定息及貨幣論壇」時表示,內地債券市場正處於快速增長時期,「債券通」將吸引更多外資流入內地在岸債券市場,擴大在岸債券的國際影響力,可強化其定價權。他又指,若內地不開放債市,人民幣難真正國際化。

債市增長規模近40萬億

巴曙松表示,於2020年「十三五」規劃末期,內地債市佔GDP的比例,須要達到100%。按照目前GDP增速估計,於2020年「十三五」規劃末期的內地GDP,達95.7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而內地債市增長規模約40萬億元。他表示,目前外資參與內地債市的比例,處於較低水平,而外國政府和其他官方機構擁有人民幣資產,佔官方儲備約1%,與目前內地金融市場規模並不相稱。

去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批准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成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權重為10.92%,巴曙松表示,SDR的權重具重要的參考指標、若內地債市外資持有的比例,由現時不超過2%提升至10.92%,預計2020年外資持有內地債市的規模約9.5萬億元,可以帶動債市的發展。

開放債市助人幣國際化

內地推動市場化改革,金融機構須進行負債風險和流動性的管理,而成熟的債券市場可為銀行配置資產、管理風險和金融對沖提供平台,故內地需要一個交易活躍的債券市場。他續指,若內地沒有開放的債券市場,人民幣難以成為國際的貨幣,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力始於貿易結算,預計未來其推動力轉移成投資產品的結算。

市場憂慮「債券通」開通後,可能導致內地債券於在岸的定價權減弱,巴曙松表示,「債券通」吸引更多外資流入內地在岸債券市場,擴大在岸債券的國際影響力,同時透過在岸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和清算機構,進行交易和結算,定價權可得到強化。

支付結算在貨幣的佔比有上升的趨勢,惟仍處於初步發展階段,而內地債市的國際化程度,與其他發達市場差距較大,料內地債市仍面對挑戰。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