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人民日報海外版專供】讓金磚與G20齊飛共振

2017-06-21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賈晉京

金磚國家外長會晤前日在北京舉行,這是首次召開的金磚國家外長會晤。

從整個全球治理體系來看,近期也是其他機制的活躍期:5月底西方七國集團(G7)峰會剛剛在意大利西西里島閉幕,而2017年度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則將於7月7日在德國漢堡開幕。無疑,G7峰會與金磚外長會晤、金磚財政和央行行長會議都將對即將召開的G20峰會產生重要影響。

在「全球經濟治理首要平台」G20的構成中,金磚五國與G7是最重要的兩個國家間機制;而金磚機制經過10年的發展,在全球治理格局中逐漸與G7比肩,不妨從三個維度加以分析:

首先,「金磚」代表着全球治理「增量」重任。金磚五國人口佔全球的近四成,同時經濟發展較快,十年時間,金磚五國經濟總量佔全球比重從12%上升到23%,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50%,五國間貿易投資大幅提升,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重要國際金融機構中發言權邁上新層次。可以說,金磚五國就是全球經濟中最大的「增量」所在,也是全球治理中話語權、投票權最大的「增額」所在。全球發展最快的四成人口,需要通過金磚機制參與全球治理。

其次,「金磚」與G7分擔着全球治理「存量」責任。大約30年前,西方七國的經濟總量一度佔到全球約85%,那時的G7是全球經濟治理的首要平台。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後,西方七國一直未能走出低增長的陰影,在全球經濟總量中的佔比也下降到50%以下。儘管如此,G7所代表的,仍是全球經濟中總量巨大且現代化歷史最長的部分。並且,G7機制在4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體系最大、覆蓋面最廣、機制最成熟的治理體系,一直是G20和金磚模仿的對象。因此,G7作為更成熟的機制,與「金磚」共同在全球治理中承擔着「存量治理」職責。

最後,「金磚」與G20承擔着引領全球治理方向大任。2016年中國杭州G20峰會,是全球治理史上的關鍵轉折點。杭州G20峰會把創新增長方式、挖掘增長潛力作為全球經濟治理核心任務,並把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作為G20的首要議程,由此重新定義了全球治理的大方向。在2017金磚合作「中國年」的各類成果文件,如剛剛發佈的《金磚國家外長會晤新聞公報》中,能夠看到「金磚」對共擔G20政策方針的明確宣誓,這也是「金磚」成果與G7成果的顯著區別。可以說,金磚機制正在成為G20大政方針的共同承擔者。

如今,金磚機制已經形成了全方位、多領域的對話合作網絡,不但有年度領導人會晤,安全代表、外長等十多個部長級會晤也已建立,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智庫理事會、反恐工作組、網絡工作組等已經在運行,新開發銀行、金磚國家應急儲備機制等金融合作機制,新設的金磚國家運動會等人文合作機制等也在不斷湧現。金磚機制的體系在不斷完善,全球治理能力在不斷加強。對中國來說,「金磚」與G20可作為參與全球治理的兩翼、雙輪,正在踔厲風發、齊飛共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