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智庫倡港拓大灣區「飛地」經濟

2017-06-2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昨日在京發佈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研究成果》提出,鼓勵港澳在大灣區發展「飛地」經濟,由內地提供特定區域作為「飛地」,港澳方直接管理,供港澳作為產業園區、城市片區使用,拓展港澳居住、就業空間,推動各方融合發展。

報告提出,具體可採用「租借」園區自我管理、「合建」園區分別管理、「共建」園區共同管理等模式,在利益分配上由合作方自由磋商。在管理上則允許採用港澳的社會治理模式,由港澳方直接管理,內地做好配合工作。

報告還提出,在大灣區支持配套建設港澳標準的國際化社區,提供與港澳相銜接的教育、醫療、交通等服務,吸引港澳青年在此就業、生活,拓展港澳居民生活新空間。

有效解決土地資源緊張

國家發改委秘書長范恆山在同一場合表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域內,香港、澳門、深圳的土地資源緊張,惠州、珠海等地還相對寬鬆。要解決整體上土地瓶頸問題,有兩條路徑,對內是提高集約、節約水平,與國際比較,粵港澳大灣區集約程度和效率不高;向外則是向珠三角其他寬鬆的地方拓展。新加坡是解決土地瓶頸的很好例子,它是彈丸之地,但和江蘇、天津、廣州、浙江、重慶等地合作,在中國拓展了大片土地。

在談及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作用時,此次研究報告總負責人、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張曉強表示,目前離岸人民幣業務七成在香港完成,香港的金融業優勢對帶動前海創新和廣東發展都具有優勢。同時,中國對外投資存量總量1.2萬億美元中有6,800億美元投到香港,佔55.9%,香港這個國際化經營的大平台發揮越來越大優勢,未來在國際投資、產能合作等方面香港作用非常突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