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路地觀察】先病毒 後生病?

2017-06-28

湯禎兆

小兒學校一班有一半病了,不同的發燒溫度,不同的徵狀── 有些只有鼻水,有些則又咳又嘔。老師打電話來問發燒溫度有多高,也問醫生有否交代原因。翌日派了通告回來,十三人病了,三人流感。

在家長群組內,很多孩子燒了很多天,有媽媽慶幸退燒藥發揮作用,(原來很多發燒是退燒藥也沒用的。)但結果當然是反覆發燒, 拖了幾天。又有其他媽媽鼓勵她要帶孩子做流感快速測試,以便拿特敏福。

退燒藥和特敏福的禍害及非根治的特性,在這裡不詳說。 我反而有點驚訝,醫療制度已成功令大家把焦點全放在疾病的命名上。

十幾個小孩病了,病徵不同,但時間琣X,為何一些是流感, 一些不是?把病毒命名,由疫苗至特效藥(如特敏福)都說得非常針對性, 但其實這如一場微小的疫情爆發,大家的病徵都不盡相同,也有流感,也有副流感,也有普通傷風。那所謂的針對性預防或治療, 其實是否方向不對?

個人體質其實永遠是關鍵,而非該病名稱,這是所有非對抗治療的宗旨。先腐後蟲,非先蟲後腐,爛的屍體,才有蟲吃其體。腐化的是我們身體,才讓蟲(病毒、細菌)有機可乘。自然療法說得更盡, 說這些蟲是來幫忙清理而已。身體是失去了平衡, 一班孩子可能同一原因生病,不潔的東西、過冷的冷氣,同一班人, 有人沒事,有人有事,有事的也有不同表現, 那更要個人化的醫療及支援,而非一味殺毒, 把身體的好菌也通殺。

我的孩子也同樣是十幾個病倒小孩的一人,但一劑中藥已經退燒, 媽媽努力每晚按摩,孩子十分享受。薑粥再喝下去,大便一堆,不用那麼複雜。又測試,又抗生素,又特敏福。 鼻涕和咳也不會留下尾巴。

孩子差不多是最遲病的一人,大家發燒了多天, 我們還慶幸孩子沒有生病,帶了出街玩玩。但當天雨勢很大,出入冷氣。第二天便發燒。中醫思維去看,就是先有風寒, 身體才易受襲。無論是哪一種病毒病菌,暖起身體就好打仗, 暖敷也好,薑b蒜也好,浸浴也好,不一定要追荅f毒和病菌的後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