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帆
20年過去了,香港還是那個「廉潔之都」。根據國際反貪組織「透明國際」每年發佈的調查報告,回歸以來香港的廉潔指數始終高居全球排名榜前列,1997年排名第18位,2007年排名第14位,2017年排名第15位。
回歸後,有感於內地前些年嚴重的腐敗生態,有人曾經擔心,香港的廉潔質量會不會受到內地影響。有人曾經預估,香港和內地的廉潔格局或呈現三種演進可能:一、內地始終未脫腐敗困擾,而香港維持驕人的廉潔指數;二、內地腐敗問題進一步惡化,拖累香港社會貪腐回流;三、香港社會保持高廉潔度,而內地腐敗得到遏制,持續向好。
從目前態勢看,內地和香港正在沿着第三種可能發展。過去五年,中央在內地掀起了空前的反腐風暴,其規模、力度、深度、影響力超乎意料,「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鐵腕吏治贏得了民眾的廣泛擁護。在香港廉潔指數保持高標的同時,內地的政治社會生態也正在好轉。
隨着中央反腐新政的深入,在國家反腐倡廉的大棋局中,廉潔香港更不是一顆「閒子」,合作空間和鏡鑒價值愈發凸顯。近期,廉署專員白韞六率團訪問內地拜會中紀委、最高檢等機構,備受外界關注。兩地願意繼續加強反腐敗交流與合作,共同打擊跨境腐敗犯罪。
誠然,香港和內地分屬「一國」下的「兩制」,政治制度、司法體系、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差異,但在反貪防腐的治理規律面前,確是萬相一理,殊途同歸:權力委託人如何實現對代理人的有效監管和制約。在香港的成功實踐中,廉政公署執法的獨立性,預防和教育的協同配合,政商邊界的嚴格釐清,法治精神的社會共識等等有益經驗都可成內地反腐的攻玉之石。
廉政公署前總調查主任黃國樑曾經形容,「內地如今的貪污,和上世紀70年代以前的香港比,只是小意思(小菜一碟)。」從「貪賄之城」到「廉潔之都」的「香港奇跡」,相信能給激濁揚清的「中國故事」不斷加注新的勇氣、信心和力量。
因此,廉潔香港是國家之寶,而清明國家又是香港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