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市場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為何許多商家都商討着要到內地發展,確實值得作為學生的我們去探討一番。」來自香港大學醫學院三年級的學生陳煥宜迫不及待地想探索美麗的江蘇,除了希望盡情感受江蘇各地的民俗風情和中國文化,更希望近距離觀察當地經濟發展,為未來的創業理想或就業計劃打好基礎。
陳煥宜指,今年剛好是香港回歸20周年,20年彈指一揮間,如今的香港變得更繁榮了,但回想這20年來,香港確實走過了一條不平坦的道路,先是經歷了金融風暴的衝擊,繼而到沙士、禽流感的入侵,威脅着整個城市的發展。慶幸的是,祖國在這一路上都給予香港強大的依靠,共同戰勝了眾多困難。
她說,近幾十年來,內地的發展日漸富強,與香港的合作也日益頻密,許多香港學子在完成文憑試後紛紛投向內地的大學繼續深造,畢業後也投身內地市場工作,這也意味着兩地人民建立了日趨緊密的合作關係。她指同學們都十分珍惜這次機會,可以零距離地感受內地生活的一點一滴,親身體會對國情的認知。
她又指,行程包括到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可以看到死難同胞葬地的遺址和骸骨,感受當年中國人民悲痛的時刻,雖然特區政府在每年12月13日也會舉行官方儀式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但遠在他方的悼念也比不上親身走過,目睹着災難之地的那一種悲切。「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不能再讓歷史重演,這正是我們當代年輕人要領略的教訓。」
在首日行程中,港生還參觀了我國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類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參觀結束後,來自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劉卓然指,南京博物院館藏文物非常豐富,這讓從小對中國歷史很感興趣的自己非常開心。
他笑言,可能因為姓劉的緣故,自己尤其關注漢代歷史和文物,而江蘇是漢高祖劉邦故里,南京博物院展出大量的漢墓出土文物,特別是銀縷玉衣令人感到非常震撼。他又指以前雖然在香港看到過金縷玉衣的複製品,但是遠沒有這次看到真實的出土文物這麼激動。 ■香港文匯報記者 賀鵬飛 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