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秋季養生慎防燥 蓮藕百合清熱潤肺

2017-09-24

踏入九月中,這個秋季,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和霜降六個節氣。氣候的特點是由熱轉涼,陽消陰長。初秋因仍有夏天的餘熱,故有「秋老虎」之稱,中秋則開始降溫,風乾物燥,到了晚秋氣溫會驟降變寒,在寒潮侵襲下冬容初露,我們生活於天地間,身體會受到季節所帶來的特殊氣候影響,從而產生各種微妙變化。

文︰香港中醫學會註冊中醫涂豐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謝嘉雯醫師

圖︰新華社、遊木、資料圖片

中醫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針對秋季的變化強調:「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敬啟冬為飧泄,溫敬啟奉藏者少。」此正是告誡大家在秋天應根據時節的氣候變化,在作息、情志方面作出相應調整,否則會傷及肺氣,波及胃腸,闡述了順時養生之道重要性,所以我們要做好以下的應對。

秋日作息調養

古人將秋三月的時令稱之為「容平」,意指自然界的萬物經過一個夏季的生長已趨成熟,在秋天處於一種豐碩、從容、平靜待收的狀態。秋天氣候,天氣疾勁,地氣清肅,氣候轉涼,人的氣血開始從外面向裡面走,白天陽護於外,晚上陰歸於內。我們起居作息時間上要求早睡早起,以使人身上的氣血符合藏陽護陰這一規律,否則不識時令,易會受秋季的日暖夜寒之氣的困擾,而罹患疾病。

秋日情志調養

秋風秋雨愁煞人,入秋之後,面對自然界草枯葉落、花木凋零,秋天一片肅殺之景象,使人容易觸景生情,出現淒涼、垂暮、憂鬱等「秋愁」的表現。因此,要使志安寧,我們應謹記保持情緒樂觀、心情愉快,遇事千萬莫憂莫愁,「以緩秋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除了指農作物的周期,「生、長、收、藏」也喻指人的陽氣。

自然界的陽氣於秋天開始收斂,人的陽氣也跟從自然界轉趨內斂。「使秋氣平」,而令氣血平調。由於秋日陽氣收斂,也就「無外其志」,人的意志也不會像春夏那樣過分的活躍,到了秋季人們的情志也要平靜下來,避免情志傷害,影響身體。

秋天護肺防咳

秋天調養身體重點是保護肺氣。人體五行中,肺與秋相應,若秋季養生不當,肺臟首當其衝,易生病變。中醫強調「使肺氣清」,肺功能主肅降,肺氣清肅而不上逆,是人們身體好的重要保證。

秋天氣候乾爽,空氣中缺乏水分,燥為秋季當令之氣。溫度降低,燥邪為秋天的氣候病因。生理上肺通於秋氣,故最易受傷。《生氣通天論》指出︰「秋傷於燥,上逆而咳。」秋天燥邪傷肺,使肺氣的宣發和肅降功能受到影響,燥邪從口鼻而入使肺失治節而咳嗽上逆,此種咳嗽表現為乾咳少痰,咽喉乾痛及鼻腔乾燥,具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因此稱為秋燥咳嗽,而秋燥咳嗽有溫燥與涼燥之分。

溫燥咳嗽為初秋時節,夏天的餘熱尚未散盡,氣候仍較熱, 與燥邪相結合成溫燥﹔溫燥的主要症狀為咳嗽少痰,咽乾不適,鼻燥口乾,手腳心熱等,多感於初秋。治療宜辛涼甘潤,常用中藥為桑葉、杏仁、沙參、玉竹、麥冬、花粉、貝母、淡豆豉等。

涼燥咳嗽則是深秋之時,氣溫轉涼與燥邪結合成涼燥。涼燥的主要症狀表現為乾咳痰少,咽乾唇燥,鼻塞、無汗、怕冷、頭痛、不發熱或發熱輕微等,多感於深秋。治療宜化痰潤燥,常用中藥為紫蘇、杏仁、半夏、陳皮、前胡、桔梗、瓜蔞、生薑、甘草等。

燥邪除容易侵犯肺呼吸道外,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與大腸相表裡。燥邪襲肺,除咳嗽外,還會令人出現如皮膚乾燥、口乾鼻燥、兩目乾澀、大便乾結等乾燥情況。

秋宜養陰潤燥

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防治秋燥重在養陰、生津、潤肺。飲食上宜應多食酸,少食辛,清淡滋潤為主,可多吃蜂蜜、乳品、粥、銀耳、豆製品、黑芝麻、杏仁等潤燥的食物。因為辛味發散瀉肺,秋天肺氣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少吃b、薑、蒜、辣椒等辛味食物, 韭菜、羊肉,以及燒烤等都屬熱性食品,更不宜多吃,以免灼傷津液,助陽生火,加重燥熱症狀。而酸味可收斂肺氣,因此可多吃酸味水果蔬菜,例如橙、檸檬、奇異果和番茄等。

秋令時節,正是新鮮蓮藕應市之時。民間流傳「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不時不食,蓮藕乃秋天應時之品,最合時節,因此最能養人。中醫認為,生蓮藕性寒,有清熱除煩之功,煮熟後由涼變溫,有滋陰養胃陰、健脾益氣養血之效。蓮藕吃法葷素皆宜,如肉片炒藕絲,又可以切片加蜂蜜蒸熟來吃﹔熬湯的話又可以蓮藕配章魚加湯骨熬湯喝,或蓮藕與豬蹄同煮成湯,美味可口又養人。

除了蓮藕外,百合對秋燥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百合味甘微寒,入心、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百合可和粳米同放入鍋內,加水,用小火煨煮成養生粥,在百合粥內加入雪耳,更可加強滋陰潤肺之效。鮮百合也可配以肉片,用鹽、蛋清、粟粉拌和,同入油鍋翻炒至肉片熟透即可。此百合炒肉片味道清新而不膩,具有補益五臟、養陰清熱的作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