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基層代表故事】懷仁心居鄉野 施仁術濟鄉民

2017-09-28
■田蕊(右二)到農戶家裡為老人檢查身體。   香港文匯報湖南傳真■田蕊(右二)到農戶家裡為老人檢查身體。 香港文匯報湖南傳真

湘西女醫奔波廿五載 小山村醫療終換新顏

湖南湘西州保靖縣碗米坡鎮,是武陵大山深處的一個偏遠鄉鎮。十九大黨代表、昂洞衛生院院長田蕊已經在這裡扎根25個年頭,行醫服務10萬餘人次,為病人和患者節約和減免醫藥費20餘萬元(人民幣,下同)。她用最美麗的青春年華和一顆仁愛之心守護着村民的生命與健康。■香港文匯報記者 姚進 湖南報道

1992年,年僅22歲的土家族姑娘田蕊在湖南常德市衛校讀書。那年冬天,她隨男友來到保靖縣水銀鄉馬福村過春節,一戶村民的小孩嘔吐、腹瀉,由於村裡沒有衛生室,孩子醫治不及時最終死亡。這讓田蕊很受刺激,「當地醫療條件實在太差了,我和男朋友商量,畢業後回到這裡辦間衛生室,讓村民能得到及時治療。」田蕊說。

扎根馬福村 「得罪」老父親

次年,田蕊從衛校畢業,她兌現自己的諾言,回到了馬福村。和男友成婚後,夫妻倆東拼西湊了8,000多元錢,購置簡單的醫療設備和200多種常用藥,加上村民提供的兩間房子,一個小小的村衛生室總算建成了。後來,她又先後4次擴大村衛生室的規模,實現了「村民小傷小病不出村」的目標,一些農村常見病、多發病基本實現了就地治療。

鄉村醫生是個苦差事,最苦就是出診。馬福村有10個自然寨,自然寨之間山高坡陡,不通公路。但只要有病人喊,田蕊風雨無阻、隨叫隨到。村裡的山路崎嶇蜿蜒、石礫密佈,走在羊腸小道上,田蕊還要背着4公斤重的出診箱。餓了,吃一個生紅薯充飢;渴了,喝幾口小溪水繼續趕路。

田蕊的辛苦,父親看在眼裡,疼在心上。1995年,父親幫她在城裡的醫院聯繫好了工作,田蕊得知後心裡很矛盾。村民們捨不得她,紛紛挽留。望着村民們渴求的眼神,想想馬福村的現狀,田蕊最終決定留下來。這一決定讓父親非常傷心,有一年多的時間,父親沒和這個「不聽話」的女兒說過一句話。

只開小處方 減免醫藥費

作為一名鄉村醫生,田蕊始終牢記自己是農民的醫生,把為農民少花錢、多看病、看好病作為她最大的心願。20多年來,田蕊給村民看病開藥,開的都是「小處方」。「任何一種病都有可開可不開的藥,也都有價位不等的藥。村民們相信我,價格高一點貴一點的藥我下不了手。得慢性支氣管炎、婦科病的村民比較多,一般這些病,我開藥也就幾塊錢。」田蕊說。

20年來,她從未收過病人的出診費、檢查費,還特別關照貧困戶、孤寡老人等弱勢群體,對特別困難對象免除醫藥費。在田蕊的賬本上,僅為村民減免的醫藥費就有10餘萬元,還不包括口頭直接減免的部分。

據當地村民講述,2002年9月,馬福村一組的村民彭芹芝生孩子,深夜請田蕊出診。因為產婦羊水已破,只能在家生產。經過近5個小時的努力,孩子終於出生了,然而臍帶繞頸造成深度窒息,田蕊想都沒想,低下頭就對孩子進行人工呼吸,最終挽救了這個小生命。 數小時的接生,田蕊一共只收了對方家屬50元醫療費,轉身又把這些錢塞進產婦的手裡:「你現在坐月子,家裡又困難,買點營養品吧!」

工作成績優 破格任院長

2009年,田蕊來到保靖縣碗米坡鎮昂洞衛生院工作,第二年,憑藉出色的工作成績,破格提拔為院長。當時衛生院的設施非常簡陋落後,兩間病房,四張爛床,一套「老三件」(血壓計、聽診器、體溫計),三名醫務人員,根本無法收治病人。

落後的現狀,讓新任院長田蕊非常痛心,她決心要讓醫院有所改觀。經過積極溝通聯繫,在上級支持下,爭取到了香港沃土發展社180萬元項目資金,以及醫療技術培訓及每年30萬元的醫務人員工資補助。

2014年,昂洞衛生院門診綜保大樓竣工,醫院條件得到根本改善。有了綜合大樓,田蕊認為下一步亟須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她先後選送院內醫務人員到北京等醫院學習,醫務人員從3人增加到了17人。同時,田蕊還在全縣鄉鎮衛生院中率先開設中醫科,後又逐步開設了中醫推拿康復科室、中醫婦科、檢驗科、放射科等綜合科室,成立了殘疾人社區康復指導站。

目前,昂洞衛生院已成為湘西州首家公立性基層慈善醫院和殘疾人社區康復指導站。統計顯示,535名高血壓病人、40名糖尿病人,53名重型精神病人,700名孕產婦及0-6歲兒童,410名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得到免費定期健康體檢;21名重殘病人進入殘疾人社區康復指導站得到相應的治療;建立了9,847人病例電子檔案,為村民減免醫藥費8萬餘元;免費為殘疾人提供了價值30萬元的助聽器和無障礙設施改造;兒童計劃免疫「五苗」接種合格率達了99%;高危孕產婦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均達100%,幾年來,未發生一例孕產婦死亡醫療事故。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