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指出,本港土地供應情況仍然緊張,公營房屋的土地更是落後於需求,稱政府雖然已經覓得足夠土地供未來五六年使用,但最終能否達成建屋目標仍要視乎土地改劃過程是否順利。
本港三個新發展區雖然可提供約22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但黃偉綸指出它們最快亦要在2023/24年度才能落成,其間本港每年仍需約4,600個單位,政府在發展區落成前會透過改劃土地滿足供應需求。
黃偉綸指出政府現時已經覓得210幅土地,在數學上可以提供31萬個單位,足夠應付未來五六年的需要,政府會因應市民對公營房屋供應不足的關注而調高公私營房屋的發展比例為7:3。
不過,黃偉綸指出當中有26幅地都是近期才找到,稱改劃土地過程需要經過城規會,而之後的發展配套等亦需經立法會審議,項目能否如期落成仍存變數,可能令市民要延遲入伙,形容土地工作是刻不容緩 。
黃偉綸:單一機構難盡攬城規地政
有團體早前亦針對發展過程要經過多個不同部門的問題提出意見,建議政府成立包括城規會、地政署、環保署等相關部門成員的獨立機構以縮短轉換土地用途的程序,但黃偉綸認為建議並不可行,稱現時每個部門各自要處理的工作都涉及不同專業知識,一個機構難以一站式處理多個複雜問題。
另外,政府早前曾邀請香港房屋協會研究發展大欖隧道收費廣場以西及沙田水泉澳h東南一帶兩幅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土地,黃偉綸提出兩幅土地只佔本港400平方公里的郊野公園面積不足千分之一,稱政府有責任在保護環境及房屋供應間作出平衡。
他又透露房協已經就研究開始招標,顧問公司最快明年初將可以開展研究,預料整個研究需時約一年。
黃偉綸昨日又被問及發展局副局長廖振新被指擁有元朗一塊農地的六分一利益一事,他指出土地原本屬廖振新的父母,但他們早前過身,稱廖振新未正式擁有農地,亦非遺產管理人,強調地政總署會公平公正處理事件,而廖振新日後亦不能參與牽涉相關地方的政策。■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