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大灣區建設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路線圖

2017-10-30

中共十九大報告在有關港澳部分中明確指出,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可以這麼認為,上述表述為香港今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擔建設現代化國家重任並享偉大榮光,具體而清晰地勾畫了路線圖。香港社會應深入領會國家這個發展戰略,及時抓住這個歷史性機遇,充分發揮自身與國際接軌的金融業、現代服務業、貿易物流業等方面的優勢,主動與大灣區內的城市加強合作,找準香港在這些優勢領域的定位,推動實現大灣區經濟一體化。這樣不僅可以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貢獻,更可以通過明確香港的優勢行業定位,拓寬整體發展空間,壯大經濟規模,從而解決香港內部一些單靠自身難以解決的經濟瓶頸以及積重難返的民生問題。

香港自回歸以來,已經走上了與祖國內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寬廣道路。不過,由於種種原因,香港經濟轉型遇到了舉步維艱的困難,不僅新的經濟增長點尚未形成,過去一直依賴的傳統優勢也在減弱,甚至出現被邊緣化的危險。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十九大報告高屋建瓴,站在戰略高度指明了方向,就是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切入點,全面推動粵港澳乃至整個泛珠三角區域的合作,從而讓香港全面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之中,這個清晰務實的發展策略,為香港今後的經濟發展,勾畫出光明燦爛的前景,指明了正確而便捷的路徑。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港澳及廣東九個城市,總面積約5萬6千平方公里,相當於50多個香港的總和,人口約有近6000萬,擁有豐富的人才科研資源、良好的經濟發展基礎和發達的海陸空交通網絡,又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門戶,眾多的優勢和絕佳地理位置,粵港澳大灣區將建設成為媲美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以外的世界第四大灣區,並成為中國建設新時代的其中一個重要的新經濟增長帶。這個宏偉的發展規劃,將給予香港又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機遇。

這個規劃可以讓香港經濟發展的空間全面拓展到整個泛珠三角區,香港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包括具國際化的現代金融業、與世界各地有密切聯繫通道的貿易和物流業、四通八達的交通基礎設施、具國際化視野的人才資源、世界一流的高校教育及科研等等,這些都必將能夠在相當程度上促進大灣區經濟的發展,從而使得香港在更廣闊的空間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經濟規模和能量都可以更上一層樓。同時,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的建成亦將為本港民生福祉帶來更大的改善和提升,為廣大市民的就業、生活、居住開拓更廣闊的空間。

機不可失,時不我待。全面領會十九大報告精神,關鍵還是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之中。廣大社會人士紛紛呼籲:香港特區政府應立即行動起來,盡快與國家規劃部門和廣東省政府聯繫協商,爭取國家政策更進一步的支持,明確香港在大灣區經濟中的定位,使香港作為區內與世界連接的最主要通道,包括成為區內的國際金融中心、現代服務業發展中心、交通運輸樞紐和國際貿易及物流中心、現代高等教育中心及科研中心、現代醫療康復中心、東西方文化創意交流中心等等。同時,社會大眾也需要形成共識,各行各業都主動參與大灣區的發展,從中找到各自的商機以及新的發展空間。可以預料,香港未來的希望,就在粵港澳大灣區乃至整個泛珠三角地區,這片熱土將是香港目前乃至未來一代奮鬥和成功之地。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