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教育局昨日下午舉行諮詢會,向中學教師講解中史科修訂建議並聽取意見。多名教育界人士對諮詢內容表示滿意,稱讚局方聽取業界意見,在課時分配以至課程比例上亦見改進。
充分採納專業意見
中史教師會會長李偉雄稱讚是次課程大綱符合學術專業,充分採納了教師意見,「第一個諮詢版本的朝代歷史,予人講前面唔講後面、有治無亂的不良印象」,今次則吸收了業界專業判斷,加入部分衰亡亂世內容並提升政治演變課時比例,他形容這是一着妙棋。
不過,席上有教師擔心課時不足,亦有人查詢課程大綱中加入基本法的制定部分該如何教授。局方回應指,會繼續聽取教師意見,以調整課題詳略,又澄清並非要求老師把基本法條文逐條教導,教授基本法的歷史背景已合乎要求。
對於局方提及課程大綱具備彈性予教師自行調整,李偉雄表示認同,「教師假如第一年發覺政治史講得太多,翌年亦可因應情況,投入更多時間到延伸部分。」至於一些歷史事件未有納入課綱的爭議,李偉雄表示「留白」做法其實也是預留了空間予教師決定是否教授相關議題。
他又表示,近數十年來國家與本港互動頻密,當中有很多事情值得去教,例如是改革開放後香港的角色、地位影響等,「從歷史學角度而言,改革開放無疑是與港人更息息相關的課題。」
認同大綱有回應教師訴求
教評會主席何漢權認同課程大綱有回應教師訴求,「例如第一次諮詢將文化部分放得太大,中一就要學習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關係,對同學而言難以掌握,今次則已刪除。」又例如前線教師反映同學喜歡歷史故事,於是今次課綱重新放回三國歷史,延伸部分亦有納入孔子、荊軻等歷史人物,形容今次調整恰當。
至於在香港史加入基本法的制定,何漢權表示可以理解,但難免會進一步令課時變得緊張,建議局方考慮以附件形式處理,「老師可自行選擇教或不教」,因應學生程度或進度彈性決定。
教評會昨亦就課綱作出回應,表示修訂後的課程大致符合國史教學的原則和理念,有助在將來落實恢復初中中史科成為獨立必修科。同時又建議局方考慮進一步增加可供教師選教的文化史專題,以切合不同能力和興趣的學生需要,並強調中史科課時嚴重不足,促請教育局應堅決落實每周最少兩節中史課的政策,並為學校提供人力與教材的支援,包括為兼教老師提供培訓和復修課程,以確保教學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