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覓地建屋刻不容緩 政府需有決心魄力

2017-11-11

截至9月底的最新數字顯示,公屋輪候冊申請宗數突破28萬宗,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覓地建屋刻不容緩,如有拖延雖然對短期未必有影響,五六年後房屋供應會受到影響,市場對樓市的期望亦會立即有影響。與此同時,中原樓價指數本周升2%,升幅為14個月最大。土地供應不足,負面影響越來越大,甚或成為影響香港發展、社會和諧的重大隱患。事實上,本港並非無地,而是缺乏開發土地的共識和決心。雖然土地、房屋問題牽涉多方利益,開發土地面臨重重挑戰,政府務必以市民福祉為依歸,凝聚廣泛民意支持,以最大魄力盡量覓更多的地建屋。社會各界更應支持政府突破掣肘,努力覓地建屋,造福市民。

房委會昨天公佈,第三季末的公屋申請宗數較上季增加2,300宗,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6年,略短於6月時的4.7年。不過房委會解釋,這主要是數據四捨五入的結果,不代表平均輪候時間已開始回落。數據顯示,本年度有2萬6千個單位可供編配予公屋申請者,但下年度估計僅得1萬8千個,加上現時輪候個案並無減少,所以未來1年輪候時間很可能會反彈。未來即使找到適合建屋的土地後,亦需時處理一系列流程,覓地建屋不容拖延。同時,私人住宅價格不斷飆升,市民對公屋、資助房屋的需求更殷切,但由於落成量有限,公屋「3年上樓」的目標恐難以達標,其他資助性房屋面對基層市民住屋需要更是杯水車薪。樓價居高不下,市民尤其是年輕人置業難,公屋輪候時間越來越長,市民居住面積越來越迷你,怨氣也越來越膨脹,房屋問題成為困擾香港的深層次矛盾之一。

香港需要更多土地興建房屋,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但覓地牽涉錯綜複雜的利益,平衡各方並不容易。例如開闢綠化地、郊野公園邊陲和填海等較便利的途徑,可開發大規模土地,但在環保團體的阻撓下,成為碰都不能碰的禁區;早年新界東北發展計劃遭拉布狙擊,土地改劃則遭人以司法覆核阻延。拖慢土地供應,必然減少房屋供應,增加樓價和租金的上升壓力,受苦的是普羅大眾。政府曾表示本港未來需要6000公頃的土地作發展,而現時已有4800多公頃,離目標仍差1200多公頃。目前的土地儲備只能應付到未來5、6年建屋之需,之後則是未知數。

缺乏土地是房屋問題的癥結所在,但實際上香港並不缺乏土地。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表示,本港現時僅約有7%的土地為住宅用地,但有66%的土地正在曬太陽。如何開發利用土地,做好土地規劃,政府責無旁貸。政府應勇於面對各種詰難,盡力凝聚民意支持,拿出魄力來化解這一困擾香港多年的頑疾。社會各界應認同這一大方向,從香港整體利益出發,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每一寸土地,為港人謀福。

(相關新聞刊A11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