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沈祖堯「拍住上」研究 于君育徒嚴肅但信任
中文大學醫學院有一位「紅娘」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于君。她是中大校長、腸胃科國際權威沈祖堯的高徒,香港頂尖的胃腸研究專家,多次與師父「拍住上」攻克不同消化管道癌症發病機理。于君亦是人師,她常不遺餘力地為學生安排相睇,化身閨蜜幫女弟子選另一半,逢年過節還為學生包水餃、請唱K,卻從不在學術研究上施壓,可偏偏學生個個爭氣,均能在一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而她對待學生嚴肅但信任的態度,正正得自沈祖堯之真傳。■香港文匯報記者 柴婧
沈祖堯、于君師徒二人着眼中國人癌症率佔四成的胃、結腸和肝臟領域,成功破解胃癌、大腸癌、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發病機理,提供早期預警與防止方案(見另稿),屢獲國家級及國際專業團體科研獎項,為人類健康保駕護航。
1999年,于君成為沈祖堯的第一位博士後學生,「那天香港掛了黑雨(警告信號),我一個人到達香港機場,沈教授親自來接我,當天晚上又請我去他家裡和家人吃飯,當時覺得太隆重了。」于君說,這一關懷親切的舉動激勵了自己要做好研究,不要讓老師失望,後來,「關懷」亦成了于君與學生的相處錦囊。
十數年慳午飯時間做研究
于君放棄大辦公室,特意選擇面積小而近實驗室的位置,一周6天坐鎮,方便與學生交流。她和師父一樣「很拚」,十幾年來不放午飯時段,主要以水果乾糧充飢,省下時間集中做研究。不過若是為了學生福祉,花費多少時間她都樂在其中。
比起實驗成果,作為導師的于君,可能更緊張學生的情感,「過時過節,單身的學生心裡容易不舒服,我會邀請他們到家裡吃飯,他們喜歡吃我包的餃子,吃完我們會再玩遊戲,很開心!」她擔心學生,尤其是女學生的終身大事,「我是個紅娘,我不想學生因為科學、學業、事業而被錯失姻緣,家庭永遠是第一位。」所以她會不時為學生安排相睇,有時還要幫眼「相人」,專家告訴你,選對象「人品和超級喜歡你最重要!錢、長相都只是次要。」
「人做不好,不要做科學」
如家人般的體恤,讓師生、同學間的情感緊密地維繫,于君說,自沈祖堯10多年前帶領成立消化疾病研究所起,中大消化科已有着和諧團結氛圍,其團隊也傳承了同樣文化。一旦有人破壞「家庭」和諧,于君必嚴肅處理,即使是私佔他人實驗台的「小事」,她亦會與學生傾足半個鐘,而若有影響團隊其他成員無法做實驗的「大事」,她更會嚴加管教,對團體精神及責任從不放鬆,「無論什麼原因,做科學工作者一定要有責任感,人做不好,不要做科學。」
在科研上,于君亦傳承了沈祖堯對待學生的態度:嚴謹且毫無保留地指導,對學生充滿信任,「沈教授要求我做研究過程嚴謹,但從沒有說過要我一定完成多少篇論文,他對我有信任。」而對待學生,于君也不重視成績,最重要是其上進心及潛能,「有人說我是閉着眼選學生,不看分數、不看性別、不看教育背景、不看專業」,但是「如果我看到他有上進心,我就會考慮給他機會。」她表示,雖然自己的每個學生起點不同,但是三四年後,全能在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10分以上的期刊發表論文(約為全球消化疾病研究領域期刊前五名),「這種潛力是無限的,啟發得好,他可能比那些成績特別好的人,好幾倍。」
于君:即使學生考試分數差,但若有非常強的上進心,我都會考慮收他,因為如果啟發得好,他的成就可能比起點高的學生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