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打破守舊思維繁複程序 高效率解市民住屋之困

2017-12-30

2017年樓市持續上升,香港市民備受住屋困擾,土地供應不足是導致樓價長升長有的根本原因。雖然近年來政府已物色超過210幅短中期住宅用地,但這些地不少仍然等待改劃,運用需時;而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等新的覓地途徑又要需時15至20年,因此中長期評估仍欠1200公頃土地。動輒十年二十年計的遠景及超低的開發效率,已經令當前急切等待上車上樓、改善居住條件的市民大失所望,更難免令政府形象受損。因此,特區政府和有關方面必須急市民所急,痛下決心改革土地開發程序,大刀闊斧革除陳規、提高效率,加快推進土地發展進度,方可從根本上解決市民的住屋之困。

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顯示,本港私人住宅樓價指數連升20個月,並連續13個月破頂,按年升13.14%。樓價迭創新高,市民不惜集合三代之力求上車,顯示市民對香港中長期土地房屋供應的信心不足。雖然政府成立了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探討覓地方式,但成立至今仍未明確方向,只是提出各種方式都面對困難重重,需時曠日持久,結果令廣大市民搖頭興歎。

觀乎各方所列的重重困難,無非是程序複雜,要「過五關斬六將」,動輒十年二十年。運輸及房屋局上月在立法會文件中,稱過去7年諮詢區議會的項目中,約8成用地並非「熟地」,皆因將「生地」變「熟地」程序繁複。政府發展一幅地,往往僅僅研究報告就要做足1年,環評又要做3至5年,還要改劃土地用途,法定城規改劃流程一般約11個月,若有大量申述或意見更需延長最多6個月,部分土地亦可能涉及收地及清拆、提供及重置設施和地盤平整等一連串問題,均可能加長發展時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國總統特朗普雖然引發不少爭議,但上任不足一年就通過了未來10年近1.5兆美元的減稅方案,預料明年第一季就可落實。姑且不論其最終效果,但雷厲風行作風已經值得香港深思借鑒。香港要開發郊野公園邊陲,按照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估計至少需時15年;美國同樣為了發展要縮減保護區的面積,特朗普本月初就簽署行政命令,將猶他州兩個保護區大幅削減過半面積,由委託研究到簽署命令也就幾個月的事。同是民主法治社會,兩相比較,香港難免讓人質疑蹉跎歲月。

以史為鑒。香港在1973年開始發展新市鎮,30年內發展起9個新市鎮,現在超過一半的香港居民居於其中。1973年正式發展沙田新市鎮,首個公共屋h瀝源h1975年已經正式入夥,首個高密度私人屋苑1977年入夥。過去幾十年,溝通手段越來越快捷,建築施工技術越來越先進,按道理建設速度應該只會更快。為何香港卻是越走越慢,值得各界深思。

問題的根源,恐怕還在於官僚習氣、因循守舊,一切死守程序,僵死地按本子辦事。這不是一個以民為本、負責任的政府應有的態度。說一千道一萬,程序是死的,人是生的。程序是用來規範人做事,而不應用來綁手綁腳,成為發展的絆腳石。面對繁瑣的程序、規則,特區政府與其抱怨阻力重重,何不思考如何拆棆P綁、簡化流程?更有一種說法認為,政府是為了維護地產發展商利益而故意放慢發展手腳,此說也許並非事實,但如若政府不思進取,不創造性地尋求盡快解決問題的辦法,則難免予人不良觀感,有損政府形象。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