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港科研佳績連連 政府商界應力助產業化

2018-01-09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昨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香港科學家唐本忠教授及其研究團隊,以「聚集誘導發光」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是繼2006年香港大學化學系支志明教授之後,再次有香港科學家獲此殊榮,證明香港高校擁有強大的科研能力,佳績連連。不過,香港在科研成果產業化方面並不突出,與香港作為商業中心,擁有強大資本和商業化能力的優勢並不相稱。政府和商界都要認真檢討箇中原因,進一步加強與高校的聯繫與合作,爭取將教授們的科研理論和技術成果,更多地轉化到商業應用領域。政府尤其需要增加資源,擴大對創科產業的投入,成立促進成果轉化的專項基金,創建更多學研產之間的互動平台,營造良好的環境,讓香港的科研能力變成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唐本忠此次獲獎的「聚集誘導發光」(AIE)項目屬於首創的新概念,顛覆了人們對發光材料的傳統認識,更引發了對有機發光材料分子設計、機理研究與實際應用的深刻變革,可以廣泛應用在能源、環境和健康等領域的高技術應用。目前,AIE研究已發展成為一個由我國科學家開創並引領、國外科學家競相跟進的熱點前沿領域。唐本忠院士獲獎,再次證明香港高校科研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不過,由於多種原因,香港很多成功發明創造並沒有轉化為商業運用,不少高校以及科技園的研究成果,都尚未進一步推廣運用,這與香港作為商業之都的地位很不相稱。例如,香港科學園某研究機構發明了一種讓羊毛衫不起毛的全新技術,國家領導人來港訪問時還專程參觀,給予高度讚揚。該項目本應具龐大應用前景,但由於多種原因,有關技術還沒有得到推廣應用,新發明的專用設備在科學園裡沉睡了好幾年。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香港商界長期專注樓市等傳統「高回報」產業,沒有為科研成果產業化等新興產業投入資源;另方面,特區政府雖然投入不少資源用於科研開發,但在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商業運用方面,重視不夠、辦法不多,尤其怯於「官商勾結」等指責,不敢為科研成果的商業轉化提供切實支持。政府有關部門因而變得因循守舊,審批關卡重重,令許多科研成果轉化望而卻步;商界因此也擔憂難以承擔較高的轉化成本,因而令到很多科研成果只能停留在實驗室成果階段。

事實上,港人頭腦靈活、變通,具創意思維又懂得做生意,只是大多數中小企業都難以支撐龐大的轉化成本而已。因此,應呼籲大企業要有長遠的眼光,更呼籲特區政府應增加對科研轉化的投入,增撥資源建立更多專項的成果轉化基金和孵化資源,支持商家以較低的成本,把科研產品轉化為商業運用,在項目有利潤之後再與基金分成,實現風險共擔、成果共享,成功的幾率將可大增。尤其是在國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的大背景下,把香港教育科研領域擁有的獨特優勢、雄厚的資本市場,與毗鄰的深圳在科技成果轉化的良好環境,和珠三角地區的強勁裝備製造能力等優勢充分結合起來,香港的科技成果轉化將有廣闊前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