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殷墟甲骨、精美的夏商青銅器、巍峨的漢代陶樓、斑斕的唐三彩、優雅的宋代名窯瓷器,均是承載荍畯怚螫痚O憶的珍貴物質文化遺產。新年伊始,「文明的血脈--河南博物院文物精品展」在福建博物院舉行,展期至三月底。薈萃河南博物院珍藏的100餘件文物,帶我們回望華夏文明血脈延續的滄桑和輝煌。■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何德花
河南被譽為「華夏之中上古文明開源之地」。此次展品,年代最早的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最晚的至宋朝、金朝,前後跨越數千多年。展品種類有陶器、青銅器、玉珮、印章等,可謂一眼飽覽華夏文明數千年的磅礡與綿延。展廳中,河南安陽婦好墓出土的多件文物是一大看點。正在央視熱播的《國家寶藏》中,國寶《婦好鴞尊》引發了人們對這位女將軍的好奇。據介紹,1976年出土的婦好墓是唯一未被盜掘的商王室成員墓葬,當時出土有兩千餘件文物。
婦好墓青銅器、玉器件件精品
商朝存在有五百多年,共歷十七代三十一王,婦好是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武丁的妻子。與穆桂英、花木蘭相比,婦好才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女將軍,帶過兵、打過仗、獵過虎。婦好墓出土的青銅器中,有109件上都刻有「婦好」及其它銘文。此次展品中就有兩件精美的青銅器,一件是「婦好夔足銅方鼎」、另一件是「司母辛四足觥」。「司母辛四足觥」造型奇特,前部為立獸,後部為鳥形。獸頭上雙角自然曲捲,中脊至尾為卷龍形。通體裝飾花紋,蓋與器身內均有「司母辛」銘文。據介紹,銘文「司母辛」中的「母」其實就是婦好,「辛」是廟號,「司」是祭祀,此器是商王武丁的子輩對其母婦好所做的祭器。此外,婦好也是愛美、愛梳妝、愛收藏的女人。婦好墓中出土的七百多塊玉器中,有超過兩成來自比當時早一兩千年的老玉,這說明婦好在商代就已經愛好上了收藏。展品中有幾件婦好墓出土的「青玉鸚鵡形佩」、「玉跽坐人形佩」、「玉鴞形俑」等玉器。值得一提的「玉跽坐人形佩」是一件青玉,圓雕,猴面寬額,「臣」字眼,蒜頭鼻,小口,頭頂留短髮一周,跽(跪之態)坐,雙手扶膝,兩臂略內彎。玉人頸下與後腦有一小孔相通,身下兩腿之間也有一孔用於佩帶或鑲嵌。據介紹,在婦好墓中的玉雕作品,無論是玉禽、玉獸還是玉人,均為正面或側面的造型,這是婦好墓玉雕以至整個商代玉器的共同特點。
七璜組玉珮選料考究
到了西周和東周時期,由於宗法等級、世襲制度及禮儀體系,各種青銅做的鼎、簋等器物大量出現。相反的,兩件玉珮飾品相當吸引眼球。一件是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西周時期「七璜組玉珮」,這件玉珮通長約126厘米,為西周虢國國君所有,由七件大小遞增的玉璜由上到下,由小到大依次遞增,各璜之間以左右對稱的雙排兩行瑪瑙與琉璃串珠連綴而成。選料考究、做工精細,出土時置於虢國國君身上。據介紹,以璜為主要構件聯綴而成的聯璜組玉珮在西周中晚期盛行,這件組玉珮是西周用玉禮制化的一種表現。另一件是河南平頂山應國墓地出土的玉飾佩,由玉牌飾和八組串飾組成。組玉珮又稱全佩、雜佩,是以璜、環、璧、珩等為主體,雜以珠管、琚瑀等,按一定規律組合的裝飾品。
一代女皇武則天除罪金簡 到了隋唐時期,洛陽是隋唐帝國的東都,是隋唐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陶瓷工藝在唐代達到新的高峰。白瓷燒製始臻完美,並創作出釉色更加豐富的唐三彩,同時出現了最早的青花瓷。河南魯山窯的花釉瓷,鞏義黃冶窯的絞釉、絞胎瓷等,都充分表現出唐代製瓷工藝的推陳出新。展品中有白釉瓷象首壺、白釉武士俑、繪彩馱囊駱駝等精美陶瓷製品。唐朝一代女皇武則天的除罪金簡也在此次展覽中。這件文物以純度96%的黃金製成,上鏨雙u銘文63字,意為:武則天虔誠信奉道教真理,渴望長生不老,故特派小使臣胡超到嵩岳天門投遞金簡一通,乞求三官九府免除其罪名。落款為唐久視元年七月初七。據介紹,這是武則天所遺留的唯一一件與她本人有關的可移動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