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微觀點】緣何此時採訪皇甫平

2018-02-28

27年前的初春,由周瑞金牽頭,「皇甫平」在上海《解放日報》連續發表系列署名評論文章,大膽提出發展市場經濟,掀起了新一輪解放思想,為改革開放新階段吹響了思想號角。「皇甫平」也因此成為改革開放進程中的一段佳話,思想解放的一個特定名詞。

事實上,回顧40年歷程,改革開放的每一次進步,都離不開思想理念的先導力量。如果沒有「真理標準」的大討論,中國就不可能衝破「兩個凡是」的思想桎梏,開啟改革開放的歷史序幕;如果沒有跳出姓「社」姓「資」、姓「公」姓「私」的觀念束縛,中國就無法為市場經濟、多種所有制掃清意識形態上的藩籬;如果沒有人權認知、物權觀念、法治精神的提升,中國就不可能將保障人權、保護私有財產權寫入憲法,不可能提出建設「法治國家」等改革目標。從一定程度上看,40年改革成就的取得,首先應拜思想解放之賜。如果沒有思想的涅槃,就沒有中國改革的脫胎換骨。

當下,適值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重要節點。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總目標,接下來的改革可謂任重道遠。曾經掛帥數十年的「計劃經濟」模式及「左」的思想很難輕易退場,加之長達千載的「人治」觀念、官本位文化死而不僵,思想變革中的時空張力和新舊碰撞始終存在。現實改革中之所以出現空轉或遲緩現象,一些思想仍未擺脫舊有慣性,共識一時難以達成或鞏固,無疑是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伊始,習近平在中央深改組會議上提出「思想再解放」,顯然是有的放矢。中國若能掀起新一輪思想解放運動,甩掉理念舊包袱輕裝前進,當是對改革開放40周年的最好紀念。這也是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此時選擇採訪「皇甫平」的初衷。■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