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虐兒案連爆 近半幼師不懂申報

2018-03-08
■教聯會調查發現,近半幼教工作者不懂辨別懷疑虐兒個案是否要申報。圖左起:胡少偉、林翠玲。 香港文匯報記者唐嘉瑤  攝■教聯會調查發現,近半幼教工作者不懂辨別懷疑虐兒個案是否要申報。圖左起:胡少偉、林翠玲。 香港文匯報記者唐嘉瑤 攝

教聯會倡教局設處理指引 增撥資源提供培訓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嘉瑤)香港接連爆出虐兒事件,社會普遍認為學校要提高敏感度,以盡快識別個案,及早提供援助。教聯會一項調查發現,幼兒教育工作者在處理懷疑虐兒個案中遇到不少困難,近八成受訪者指家長不願透露私隱,近七成受訪者則擔心報警會引致家校關係緊張。有近半人直認,由於無接受過照顧受虐幼童培訓,不懂辨別個案是否需要申報。該會建議教育局給予明確處理指引,並增撥資源培訓教師及提供社工服務。

教聯會於上月初、財政預算案公佈前,向全港幼稚園發出問卷,共收到約200名幼兒教育工作者回應,包括25名校長、26名主任、144名幼師,以及6名其他幼教工作者回應。

調查顯示,約三成至四成受訪者認為,只有少於四分一的虐兒個案會被呈報至社署,並由專業社工跟進。

事實上,幼兒教育工作者在處理疑似虐兒個案中會遇上不少困難,近半受訪者指,同工不懂辨別個案是否需申報,亦有逾四成受訪者同工無照顧受虐幼童的培訓,反映幼稚園業界對處理疑似虐兒事件的知識及培訓不足。

九成撐設社工服務

調查亦發現,逾九成幼師支持在每所幼稚園增設一名專業社工,反映業界普遍期望改善幼稚園的社工人手,讓幼童得到適切的支援。

就教育局上月發出新指引,由本月15日起,要求幼稚園如發現學生連續7天無故或在可疑情況下缺課,學校必須填寫通報表格,通報教育局。若發現懷疑虐兒事件,校方應參考社署的《處理虐待兒童個案程序指引》處理,並向社署或警方尋求協助。

不過,教聯會副主席林翠玲指,通報表格問及校方「有否發現學生可疑或需關注情况時,是包括家居環境及家長行為情況。事實上,校長及幼教工作者與學生家長的相處時間不多,亦難有足夠時間做家訪,故難以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

林翠玲亦坦言,社署的虐待兒童個案程序指引流於表面,大部分是有關虐兒定義,根本無助幼兒教育工作者處理疑似虐兒案件。

她補充,「社工都要讀至少兩年才取得資格認證,幼兒教育工作者單單看指引並不能確保他們可以完善地處理事件。」

她透露,曾有家長因夫妻關係惡化,母親對孩子在讀學校的校長說想抱着孩子尋死,當時未有駐校社工,校長當即不知所措,令事件擾攘逾4小時才暫獲解決。

教聯會建議,教育局應給予明確處理方法的指引,並提供參考個案,以及為幼師提供有關處理懷疑虐兒個案方面的培訓,並檢討幼稚園呈報個案後的後續跟進程序。林翠玲亦希望當局可在大學社工課程中加入處理疑似虐兒的課題。

在剛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特區政府將會透過獎券基金撥款5.4億元,推出為期3年的先導計劃,分階段為所有資助幼兒中心、幼稚園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共約15萬名學童及其家庭提供社工服務。教聯會認為,上述計劃應覆蓋全港幼兒機構,並促請政府盡快公佈有關的細節,包括資源分配及覆蓋範圍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