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逾2300中學生曾想自殺

2018-04-04
■社聯昨公佈「中學生精神健康及自殺」調查,發現有超過2,300名中學生曾有自殺念頭或行為。左起:社聯服務發展總主任姚潔玲、黃健偉及盧松標。 香港文匯報記者唐嘉瑤 攝■社聯昨公佈「中學生精神健康及自殺」調查,發現有超過2,300名中學生曾有自殺念頭或行為。左起:社聯服務發展總主任姚潔玲、黃健偉及盧松標。 香港文匯報記者唐嘉瑤 攝

近6000個案情緒波動影響生活 團體倡增駐校社工人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嘉瑤)學童的精神健康問題近年備受社會關注,社會服務聯會昨公佈「中學生精神健康及自殺」調查結果,受訪的駐校社工在2016/17學年處理近3萬宗個案,其中逾2,300名學生曾有自殺念頭或行為;亦有近6,000宗個案有持續暴躁、反叛、易哭或情緒波動等問題影響到日常生活。機構建議政府增加每間中學社工人手至兩名,及改善「醫教社同心協作先導計劃」,優先服務已被識別為急需精神支援的學生。

社聯連同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網絡於去年7月至10月,以問卷訪問全港465所中學的駐校社工,共收回419份問卷,佔全港九成有政府津助駐校社工服務的中學。

band 1學生「出事率」較高

結果發現,當中兩成、即近6,000宗個案有精神健康問題,另有8%、即2,321個案屬「自殺問題個案」。此外,第一組別(band 1)學生較多出現精神健康及自殺個案,因為學生要面對競爭,又要回應家人過高的期望。

調查機構以2016/17學年駐校社工人力資源計算,每個個案平均只有14.2小時的服務時數,但調查顯示,受訪者跟進個案的平均時數高達19小時,若社工跟進自殺問題等複雜個案時,每個個案則平均需要33小時,顯示社工工作量已遠超正常負荷,服務資源不足以應付學生需要。

問題「變內隱」 增識別難度

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網絡副主席盧松標指出,學生情緒問題需要及時處理,駐校社工像是「救火隊」,不停處理學生問題,有時甚至要通宵達旦工作。

他續指,在過去5年至10年,學生問題由「外顯變成內隱」,只能依靠身邊的朋輩、家人、教師及社工發現,增加識別的難度。

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表示,駐校社工跟進的個案只屬冰山一角,據其他相關研究所得,有大量潛在及未有支援的個案需要跟進,但社工超負荷的情況下,難有空間發掘潛在或不願求助的個案,只能處理較嚴重的個案。

另一方面,不少學生怕被標籤為精神病患者而不願求助或求醫,即使經社工成功游說就診,但現時精神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漫長,緊急或半緊急新症的輪候時間中位數為1周至5周,令有需要的學生難以得到及時的支援。

社聯建議跨專業應該合作,優先服務由駐校社工及老師識別出有急切需要、但未獲確診的學生,並增加每間中學社工人手至兩名,以預防、支援和處理學生自殺及精神健康問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