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經濟 > 正文

無「芯」無力 內企最痛

2018-04-19
■外國採購商在廣交會的展位上仔細端詳中國產品。■外國採購商在廣交會的展位上仔細端詳中國產品。

中興事件反省 勢增自主研發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美國向中國通訊設備商中興通訊頒禁令,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銷售零部件、商品、軟件和技術,引起內地通訊、電子類企業的廣泛關注。正在舉行的第123屆廣交會上,不少電子、家電類企業負責人坦言,目前中國核心芯片技術依然依賴歐美等巨頭技術,短期難以改變。他們同時表示,將在力所能及的層面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應用技術上達到百分百自主研發,減少對外依賴。

在專門生產平板及筆記本電腦的企業展位,吸引不少買家圍觀試用。深圳希科普產品工程師曾盛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在芯片等核心領域的研發水平較低,如果美國科技制裁範圍擴散,影響會很嚴重。他說,公司生產的筆記本電腦核心仍需用到英特爾芯片及谷歌安卓系統。不過,目前中國自行研發的內存近期即將出來,這也是國內首次打破海外技術壟斷發展的新技術。

「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我國目前除了芯片外的配件都掌握了自主技術,但芯片研發不是簡單的工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曾盛表示,美國自去年起對中國電子通訊產品的技術制裁趨嚴,目前首當其衝受影響的是華為、中興等較大型企業,中小企業暫時未受影響。他指公司產品銷往中東、東南亞市場為主,以性價比高為賣點。

憂歐日跟隨出禁制令

「即使美國限制芯片技術出口,仍有歐洲、日本等國家技術可以引進。但我們比較擔心美國施壓讓其他國家也對中國限制技術使用。」四川九洲電器集團國際市場部部長助理易繼春認為,這輪貿易制裁對於手機等電子通訊行業衝擊不少。

易繼春說,目前在芯片等核心技術研發仍是中國的短板,儘管一般應用領域的普通芯片可以自行國產研製,但對於通訊等公共設施領域的芯片,試錯成本非常高,必須要高效可靠,所以短期內國內仍然不具備達標的芯片廠家。「我國企業只能在能力所及的應用層面上自主創新。」

大多數內地企業都意識到自主技術研發投入的重要性。中電熊貓集團旗下的熊貓電視展位上,各種高清大屏電視變幻着不同畫面。「配件加上技術全在中國這邊研發,如果不涉及核心芯片的話,即使美國貿易戰也影響不大。」展位負責人張先生表示,產品主要銷往亞洲市場,而電視作為家用電子消費品,技術含量並不太高,除了主芯片外,均為企業自行研發產品。他告訴記者,集團每年研發經費佔投入成本約30%,以確保在市場上有創新。

輸出產品維持競爭力

深圳龍僑華實業公司主要生產模擬網線系統、數字系統、智能家居等產品。員工林小姐表示,公司去年總銷量有2.2億美元,歐洲市場業務接近80%。她認為,「中美貿易戰將為中國電子通訊類產品提出警示,不過公司產品的生產和組裝都在國內完成,百分百是自主研發技術,因此不受影響。」

溫州華嘉電器公司海外銷售經理李成海表示,目前產品主要銷往中東、東南亞和非洲市場。歐洲、美國技術壁壘越來越高,為此公司只能靠不斷提升技術。據透露,該公司有200多個專利產品,每年佔產品成本5%到10%左右。他說,由於有產品技術競爭力,公司海外銷售額達到2,000萬美元左右,去年有10%增長,今年預計也會穩中有增。「費用必須要投入,加強技術質量,不然難以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李成海強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