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賀鵬飛、方俊明 南京、廣州報道)今年以來,內地新能源汽車行業產銷兩旺,第一季度雙雙出現成倍增長,但新能源汽車補貼下調可能會對行業造成一定衝擊。專家指出,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新能源私家車和物流車需求強勁,揭示了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方向。
由全國新能源汽車運營產業聯盟主辦的「2018首屆中國綠色物流節」23日在南京開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內地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萬輛和14.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56.9%和154.3%。浙江萬馬奔騰新能源產業有限公司總裁施澤忠表示,隨着技術的進步,新能源汽車的性價比越來越高,今年發佈的新車續航里程達到400-600公里,已接近燃油汽車,並在很多城市享有不限牌和不限行的特權。同時,充電樁短缺的問題正在逐步得以解決。在此情況下,新能源汽車走進千家萬戶已是大勢所趨。
業界憂降低補貼衝擊行業
不過,全國新能源汽車運營產業聯盟理事長、一微集團董事長王國平指出,前幾年新能源汽車較為依賴國家政策和補貼,今年2月財政部、工信部等多個部委聯合發佈通知,降低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後,很多企業面臨挑戰和調整。
北京市新能源汽車發展促進中心主任牛近明透露,截至2017年底,北京個人及單位純電動小客車上牌總量達到12.4萬輛,佔全市新能源汽車總量70%以上。今年北京個人及單位示範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為5.7萬個,2月份即已分配完畢,顯示新能源汽車越來越為市民接受。傳統燃油車更新為新能源汽車將成為可能。
中國成最大鋰電池生產國
近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異軍突起,記者在「2018第三屆亞太電池展」主辦方獲悉,目前中國鋰電池在全球市場份額突破60%,超越日韓成為世界第一。業界預計,2020年中國的電池產能佔據全球市場份額將超過70%。
雖然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今年進一步縮水,成為新能源汽車及電池產業亟待攻破的一道難題;但業界專家認為,鋰電池產業前景依然廣闊,未來3到5年新能源汽車仍將是拉動鋰電池產量增長的主要動力。而針對行業標準、補貼門檻等進一步提升,相關企業要不斷提升核心技術。
據中國研究機構高工產業研究院統計數據,寧德時代目前佔據內地車用電池市場近30%,市場份額已超越比亞迪,與松下旗鼓相當。寧德時代IPO最近已獲中證監批准,計劃融資131億元人民幣新建工廠提升產能及技術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