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械」向「人」進化 可與人協作共融
隨着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等新技術的應用推進,機械人產業正迎來歷史發展機會。日前,在第六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期間舉行的「2018深圳國際機器人與智能系統院士論壇」上,在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8分鐘」大出風頭的新松機器人成為焦點。新松機器人公司總裁曲道奎在論壇上表示,目前隨着人工智能等進入到協作階段,配合各種感知系統和數據網絡的應用,機械人產業正進入到2.0階段。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
新松機器人公司總裁曲道奎稱,在今年初的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他們24台機械人與24個演員互動,聲光電配合,加上總體的16套舞蹈動作,既有多傳感的融合技術,又有人工智能在裡面進行整體的控制和協調,所以這次達成了機械人在國際大舞台上跟人同台競技的突破。他認為機械人智能時代已經來臨,現在機械人不僅為機械人,正在向智能機械人發展。
配合感知系統數據網絡應用
曲道奎稱,新松的產品過去出口全球32個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和歐盟等發達國家,屬於工業產品。這次是要在全球矚目的平台上展示中國機械人、中國人工智能和中國高科技的力量,所以致力把技術提升到最好。冬奧會只是一個表象,新松的機械人發展經歷過兩大階段,先是作為機械電子裝備和設備的機械人,是機械的1.0時代。到今天,新松已進入到協作階段,配合各種感知系統和數據網絡的應用,進入到2.0階段。
具備作業交互行走決策能力
1.0階段機械人基本沒有智能,只是一個設備,讓它幹什麼它就幹什麼。曲道奎表示,今天通過各種網絡系統,機械人具備了一定的智能,由「機械」向「人」進化,關鍵的是機械人這個定義發生了變化。今天的機械人已經可以和人類協同、協作和共融,有作業能力、交互能力、行走能力,以及決策能力,且擁有感知技術和行為技術。現在因為要協作,又加了關鍵的安全技術,2.0時代機械人較1.0時代機械人的內容和支撐完全是翻天覆地的顛覆式變化。
生活模式轉變提供發展平台
他認為,機械人智能時代已經來臨,或者智能機械人時代已經逐漸向我們走近。現在生活模式的轉變和社會轉型為機械人提供了廣闊平台,機械人產業迎來黃金窗口期,同時也面臨新一輪的惡性競爭或激烈競爭時代的到來。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副院長許建國表示,近兩年依靠深圳得天獨厚的產業基礎優勢,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內,深圳機械人產業將會形成工業機械人和服務機械人兩翼共同展翅高飛的美好景象,必將引領機械人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