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新聞鏈接:五次被驅逐 初心不改

2018-05-05

1835年,17歲的馬克思在他的高中畢業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這樣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馬克思一生飽嘗顛沛流離的艱辛、貧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為人類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奮鬥,成就了偉大人生。

由於馬克思對共產主義事業的卓越貢獻和對地主、資產階級無情揭露和批判,使得一切反動勢力詛咒他,驅逐他。他不得不攜家小四處轉移,其生活困難有時達到難以想像的地步。馬克思和妻子燕妮共生了四女二子,由於上述原因,只有三個女兒長大成人。

1842年4月,馬克思開始為《萊茵報》撰稿,同年10月,《萊茵報》的股東們委任馬克思為主編。1843年3月,馬克思被迫退出《萊茵報》編輯部。

1843年10月底,馬克思和燕妮一起移居巴黎,與比他們早兩個月來到這裡的德國政論家盧格籌辦並出版《德法年鑒》雜誌。至此,他倆拉開了充滿困苦和自我犧牲的生活序幕。

1845年,因馬克思對德國的專制主義進行了尖銳的批評,普魯士政府對此非常不滿,並要求法國政府驅逐馬克思。同年秋,馬克思被法國政府派流氓毆打,驅逐出境,被迫來到比利時布魯塞爾。

1848年革命席捲歐洲,也波及到比利時。1848年3月,馬克思遭到比利時當局的驅逐。在法國臨時新政府的邀請下,馬克思夫婦回到法國巴黎,恩格斯也抵達巴黎。

1848年4月,馬克思和恩格斯離開巴黎,回德國直接參加革命。在德國無產者的資助下,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回到普魯士科隆,創辦了《新萊茵報》。隨後幾乎所有的編輯或遭司法逮捕,或遭驅逐出境。

1849年5月16日,馬克思接到普魯士當局的驅逐令。5月19日,用紅色油墨刊印的《新萊茵報》最後一號第301號出版。6月初,馬克思又來到巴黎。

1849年8月,馬克思被法國政府驅逐,前往英國倫敦。

由於被許多國家驅逐,到處流亡,馬克思曾自稱是「世界公民」。無論環境多麼困難,馬克思始終初心不改,為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的崇高理想不懈奮鬥。

■來源:綜合新華社及中國社會科學網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