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列為國家4A景區的馬氏莊園,坐落在河南安陽縣西20里的西蔣村,是清末廣西、廣東巡撫馬丕瑤的故居,整個莊園由兩代人歷時半個世紀建成。莊園所需費用一大部分來自於朝廷獎勵給馬丕瑤的養廉銀,故馬氏莊園也成為了河南省的廉政教育基地。由於莊園保存完好,被稱為「中州大地絕無僅有的封建官僚府第建築標本」、「中原第一官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紅麗 安陽報道
通往西蔣村的道路並不通達,沒有公交線路,自駕車是唯一的到達方式。由於馬氏莊園坐落在一個普普通通的村落當中,周圍人煙稀少、基礎設施欠缺、衛生條件一般。雖然馬氏莊園規格並不低於山西晉中喬家大院和河南鞏義康百萬莊園,甚至在人文遺留上還要更加完備,但是它的名氣和所應享受的禮遇顯然不及後兩者。
九門相照 前低後高
馬氏莊園是清末兩廣巡撫馬丕瑤的故居,佔地面積達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達5000平方米。莊園分為北、中、西三部分,也就是三區六路,北區尚在修復中,不開放,主體部分在中區四路,南區有一路。所謂路,其實就是一座很深的宅院一條道通到底,一路下去,要穿過一個個小四合院、經歷9道門。這一路像繩子串聯珍珠一樣把一個個小院子串起來,構成一個完整宅院。
中區就是由4路並排的宅院組成,4路宅院都有側門相通,而且門前的廊道橫向也是一條望不到頭的直線,把整個莊園橫向串聯成一個整體。南區與中區隔着一條街道,正門相對,目前剩一路,也就是很深的一座宅院。
中區在三區中規模最大,約佔整個莊園的三分之二。它坐落在南街之北,亦座北朝南,各類建築計100多間,建築特點既有北京傳統四合院特色,又有中原地方民間建築特色。
整體來看,馬氏莊園每一路都有縱深9道門,俗稱「九門相照」;每一路都是前低後高,進院台階越來越高,有步步高陞之意;進門的院落窄小,越往後越大,寓意「前窄後寬,富貴無邊」,這是馬氏莊園的幾大特點。
所用床榻 鎮園之寶
在莊園的6路宅院中,北區一路是馬丕瑤次子馬吉樟故居,中區四路自西向東分別為四子馬吉樞故居、馬丕瑤本人、長子馬吉森故居,東一路為馬氏家廟和讀書樓,東一路僅有兩進院落,讀書樓和家廟相對,告誡子孫,不努力讀書則無顏見父祖。南區一路則是三子馬吉梅所建。
在中區西二路三進院,有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1901年路過此地時下榻和用膳的地方,在三進院的「誠敬堂」東廂房,有慈禧太后所使用過的架子床,是一件真品,叫拔步床,意思是抬腳就可以上到床上,是架子床當中級別最高的一種,也是馬氏莊園的鎮園之寶。中國古代的傢具,沒有使用一顆釘子,全部都是卯和榫,所有的散件都做好以後,最後再拼裝在一起,在馬家後人離開馬氏莊園的時候,這頂床曾被拆開,分給幾個後代保留,在2007年又捐獻給莊園。
馬氏莊園與山西喬家大院、鞏義康百萬莊園並稱「中原三大宅第」,但是三大宅第的成因卻各有特色,康百萬是一方巨富,喬家大院是經商累積,而馬氏莊園則是地地道道的官宅,也因此,馬氏莊園被稱為「中原第一官宅」,內部建築是典型的中原宅第藝術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