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翠媚)金管局早前發出指引,擬放寬銀行部分個人貸款時入息住址證明等要求,允許銀行應用新型信用風險管理手法,如大數據和行為模式分析,審批部分個人貸款。恒生銀行(0011)零售銀行及財富管理業務主管關穎嫻昨出席傳媒茶敘時表示,該行網貸已可做到由申請至批核都在網上完成,但客戶目前仍需要提交入息及住址證明等,現正研究可否再簡化有關流程,預計今年第4季將推出免入息住址證明要求的網貸服務。
針對現有客戶 新客不適用
關穎嫻表示,該行擬推出免入息住址證明的網貸,主要針對該行現有客戶,包括可在大數據分析下涵蓋到的客戶,全新客戶暫時不適用,因為欠缺客戶資料下,難以進行大數據分析。至於有關網貸的訂價,她指免入息住址證明的網貸,與現有貸款的策略一樣,都是採用以風險為本訂價機制,但目前難以言明會否為每宗網貸銀碼設定上限,因為該行仍在研究有風險管理策略中。
會否申虛擬銀行牌正研究
對於金管局年內擬引入首批虛擬銀行,關穎嫻表示,該行一直有投放資源發展金融科技,以提升數碼平台的方便程度,現正研究會否申請有關虛擬銀行牌照,如有關牌照能否補充現有業務的不足,以及視乎市場及該行客戶的反應等。
流動理財交易首5月增150%
恒生銀行數碼銀行主管鄭維章表示, 愈來愈多客戶使用該行的流動理財服務,在過去18個月,該行流動理財的活躍用戶人數增加近50%,另外,目前有逾45%的網上交易透過流動理財進行,比去年同期只有約30%佔比大幅上升。他又指,今年首5個月,透過流動理財進行的網上交易宗數按年增逾150%,期內透過所有數碼平台進行的交易宗數亦按年升70%。他透露,今年下半年會有新儲蓄相關保險產品推出,同時投資或貸款都有新產品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