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凝聚社會共識加快拓地 助更多市民受惠新房策

2018-07-03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前日表示,在資助房屋售價與市價脫u等新房策下,相信市民對資助性房屋的需求會更殷切,公營房屋與私營比例調為七三比例亦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要有土地,而她個人認為,要長遠增加土地供應還是要靠填海。昨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亦表示,填海不只是為了住屋,也是為了整個香港發展,如果落實填海,估計範圍會較沙田新市鎮更大。政府最近出台的新房策,很大程度減少了基層市民對收入永遠追不上樓價的焦慮與無望,是特區政府修訂房屋政策的一大進步。為讓新房策更快、更多惠及市民,特首林鄭對增加土地供應提出個人看法,是有擔當的表現,與土地專責小組正進行的土地大討論毫不矛盾,社會各界仍可對土地供應發表各種看法,繼續去開闊思路凝聚共識;但毫無疑問,維港以外加快填海,是增加土地供應的重要選項。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公佈將資助房屋售價與市價脫u等6項房屋政策。新房策最大的好處,是資助房屋出售價錢只與收入水平、承擔能力掛u,這極大地減少了市民對收入追不上樓價的焦慮和絕望,令更多香港市民對自置資助性房屋有了盼望。政府為加快市民受惠新房策步伐,已將9幅私樓土地撥作興建公營房屋,但相對於市民對資助性房屋的龐大需求,仍是杯水車薪。政府手中沒有足夠土地去建屋,房策再好廣大市民也難受益,土地供應短缺現已成為制約特區政府解決房屋問題、解決經濟問題的最大阻礙。

填海過往是香港開發土地的主要途徑,沒有填海,就沒有今日的香港。過去香港填海土地面積總計約達7000公頃,佔已發展土地面積的26%,容納了香港27%的人口,提供了70%的寫字樓。中環、銅鑼灣、金鐘、啟德等中心區,迪士尼樂園及新機場,以及沙田、將軍澳、東涌等6個新市鎮皆為填海而來。新加坡是世界上填海造地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多達22%的國土也是通過填海而成。

香港過往經驗和新加坡等地發展經驗皆表明,填海是既快又便宜地獲得大量土地供應的好辦法。以現時三跑工程為例,650公頃土地只需500多億元成本,2023年便有地可用。本港由1985年至2000年期間,填海造地面積為3000公頃,但本港近年填海工作舉步維艱,在2001年至2015年期間,填海造地只有690公頃。政府早在2011年已提出填海方案,並挑選了5個填海地點及在大嶼山與港島之間發展人工島,但在申請立法會撥款時遭受打擊,2014年政府被迫撤回所有填海相關的撥款申請。

為協助港人置業安居,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公佈6大房策後,又表示10月施政報告會重點交代土地供應方案,並明確表示,增加土地供應要靠填海,若社會有共識,以往被擱置的填海造地計劃可以即刻「拿上^」。此前團結香港基金委託中大亞太研究所就填海所做民調顯示,45.3%的市民贊成,反對的比例是33.9%,顯示本港多數人認為填海是獲得大量土地供應的非常重要的選項。目前政府新房策已燃起眾多中下收入市民自置資助性房屋的盼望,為香港的未來,維港以外填海是香港解決房屋問題、加快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應凝聚共識、加快推進。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