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招刺激人幣短暫 市場看淡經濟數據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央行釋放穩定市場預期信號,然而昨日人民幣兌美元匯價仍然低走。另外,隨着中美貿易戰的升溫,市場憂慮也在增加,加上機構對近日將公佈的經濟數字不甚樂觀,人氣渙散的A股市場在亞太區跌幅最大,其中上證綜指連跌4天,2,700點雖失而復得,收市仍挫1.29%,創近兩年半收盤新低;深成指更出現九連跌。
央行自昨日起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回20%,昨天人民幣兌美元即期曾大漲逾630點,但之後逐步縮減升幅,收市續轉跌;國家外管局公佈第二季度經常賬戶重回順差,但包括旅遊、教育和娛樂,以及外國技術和專利採購的服務貿易逆差擴大,凸顯了內地的經濟特性正在改變,渣打大中華和北亞首席經濟學家丁爽表示,由於外國企業第二季度將利潤匯出內地,該逆差規模超過預期,但預計全年經常賬戶可能仍為順差。
觀望內地CPI PPI數據
本周內地將公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路透綜合40多家機構預測中值結果顯示,7月CPI同比漲幅持平於上月,但PPI同比預計回落至4.4%;當月工業增速受基數因素影響有望小幅回升至6.3%,投資、消費則較上月持平,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滬深兩市昨低開低走,滬綜指全日收報2,705點,創近兩年半收盤新低,跌35點或1.29%;深成指報8,422點,跌179點或2.08%;創業板指報1,440點,跌40點或2.75%。兩市交投萎縮至2,911億元(人民幣,下同),雖較上日略增63億元,但仍未越過3,000億元。至此滬綜指連續四個交易日下探,更不可思議的是,深成指日線出現了罕見的九連跌。
行業板塊中,僅銀行、電信運營小幅收紅,煤炭、工程建設等板塊微幅下探,相對抗跌。領跌兩市的高送轉板塊重挫近6%。上海自貿、滬企改革板塊均位於跌幅榜前列,前者暴跌近5%,後者亦下滑近4%。此外,智能電視、次新股、共享經濟、農藥獸藥、寧夏、快遞概念、獨家藥品、富士康、社保重倉、交運物流等板塊,均下挫超過3%。
東北地區持續高溫,令海參養殖受到重創。但獐子島公告稱公司養殖的海參目前未發現異常情況,因有望受益於海參價格上漲,獐子島股價漲停。深陷輿論風暴的美年健康公告,稱廣州市天河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已向公司下屬廣州美年富海門診部出具《責令整改通知書》,該股盤中暴瀉逾7%,後跌幅收窄至1.84%。
外資上月淨買入284.7億
雖然近期行情不佳,但有跡象外資正在積極抄底。據Choice金融終端數據統計,截至本月3日,借道滬深股通的海外資金已連續5周淨買入A股,單周淨買入額超過72億元。整個7月,北上資金累計淨買入額達284.7億元,處於滬深港通開通以來的中上水平,同比增近三成,這些資金主要流向了金融股和周期股。
此外,昨日收市後,財聯社披露,華夏養老目標2040、富國鑫旺等多隻養老目標基金正式獲得證監會批文,料將為市場帶來中長期資金。
影響A股因素
■ 中美貿易戰升溫
■ 美指強勢,人民幣兌美元匯價仍受壓
■ 機構預計將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內地經濟仍有下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