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引導青少年善用智能手機

2018-08-09

香港電腦學會的調查發現,逾8成香港青少年經常使用智能手機上網,有3成會每天上網超過4小時,更有一半受訪青少年上個月曾網上消費,而且沒有定期更改密碼的習慣。利用智能手機上社交媒體、進行網上購物日益普及,但青少年自控能力差,社會經驗淺,沉迷上網,容易產生精神壓力,甚至上當受騙。家長應該更多關心子女,為他們用手機上網給予適當指引,政府和社會組織亦應提供更多支援服務,教育青少年適度使用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已成為青少年最常用的上網工具。調查顯示,香港、上海和台灣三地的青少年均有逾80%人常用智能手機上網,其中香港受訪者有逾30%,平均每日上網超過4小時,為三地之最,主要用在社交媒體、娛樂及學習和做功課。

但青少年對保障網上私隱意識不足,大多沒有定期更改密碼,而且對網絡交友危機意識不足,容易相信網上虛擬關係,上當受騙的風險較高。較早前,青協的統計顯示,在2017/18年度,涉及網上騙案的青少年比去年增加37%。其中有騙徒以色情短片誘使一名中三學生購買「紅包」,受害者付出巨額金錢後才知上當。

青少年處於身心發育關鍵期,沉迷手機上網影響精神健康。香港兒科醫學會及香港兒科基金在今年5月及6月進行的調查發現,有68%學生因經常手機「在線」而感疲累,他們經常上社交媒體,引致負面情緒增加,覺得空虛孤獨、有壓力、憂鬱、自卑的比率亦較高。香港遊樂場協會的調查也發現,青少年上網時數與抑鬱及焦慮指數成正比。

手機上網或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但已成為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要讓青少年完全不使用手機並不現實,因此需要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支援。學校和家長應該高度關注青少年是否因過度使用手機,情緒出現異常,加強對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社交媒體的教育。家長應該協助子女建立平衡的生活方式,避免讓子女過分沉迷網絡世界,避免與現實生活脫節,主動引導子女認識不同媒體、分析資訊真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青少年沉迷手機上網是全球性的問題,世界各地都在想方設法減少其負面影響。英國數碼、文化、媒體及體育大臣夏國賢早前表示,因應過度上網可能損害精神健康,正在研究立法限制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平台的時間。本港或未到需要立法規管青少年上網的階段,但政府亦應採取適當措施,限制較低年齡的青少年上網的時間,避免因沉迷、難以自控而影響健康。資訊科技署、資訊科技界、民間組織應做好宣傳教育,提供適切的輔導及支援服務 ,引導青少年善用智能手機,提升生活、學習的水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