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社評 > 正文

技術創新加政策推動 港再工業化大有可為

2018-09-05

近50年來罕見,竟然有紗廠回歸香港!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與龍達紡織公司合作,日前在本港開設首間自動化環保紗廠。香港工業北移之後,有傳統紗廠與創新科技成功融合,逆勢在港設廠,對本港再工業化是一大鼓舞,更傳遞深刻啟示:如果可以積極推動傳統工業與新科技的結合,讓傳統製造業向高增值方向發展,同時充分利用香港傳統優勢,就可以化解本港成本高、人手不足的不利因素,重獲發展空間。面對一個成功的個案,政府有必要認真探討如何在政策上給予適當的便利和扶持,做好本港再工業化的推動者。

上世紀70年代以前,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香港,以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製造業為主。但自1980年代起,大部分本港製造業廠商為降低成本紛紛北上,令香港大幅「去工業化」,近年本港產業結構單一的弊端日趨明顯,不利長遠創造職位、提升整體競爭力,要求「再工業化」的呼聲再起。但本港土地、人工成本昂貴,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無疑成為再工業化的客觀障礙。

此次環保紗廠成功回流,主要是運用融合環保、自動化等的高新技術,可以將舊衣重製成新紡紗,實現衣服的循環再造,有關技術早前奪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其對本港帶出的啟示是,傳統工業通過與創新科技結合,實現無人化的自動化生產,同時讓產品具有高增值的特點,就可克服本港生產要素貴、人手不足的問題,為本港再工業化帶來新突破。

事實上,本港在再工業化方面有茪ㄓ祣u勢和機遇。本港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毗鄰龐大的內地市場,亦是連接內地和國際市場的橋樑;擁有獨立的司法制度和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是國際金融、貿易中心;本港有雄厚的創科基礎和豐碩的科研成果,良好的基建、通訊網絡和強大的服務業,正正可為生產商提供綜合支援。凡此種種,加上「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香港再工業化的條件是樂觀的。

本港業界對工業高科技化態度積極。工業總會去年底發佈的調查顯示,近8成港企預計會在未來3年增加研發開支,表示將縮減開支的企業是零,反映愈來愈多港商認識到研發採用新技術的重要性,走高科技、高增值是本港再工業化必由之路。

在本港再工業化的進程中,政府推動更不可或缺。政府2015年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目標之一就是推動再工業化,協助企業升級轉型為高增值產業,改變香港單一的產業結構。近年政府提出不少相應的政策措施,包括斥資數十億元於將軍澳工業h發展先進製造業中心、設立20億元的「院校中游研發基金」、由生產力促進局成立產業支援中心等等。這些措施都屬於「敲邊鼓」,還沒有做「主推手」。業界普遍希望政府循基礎設施、資金、技術和人才四大方面創造有利條件,直接在土地、資金及稅務方面推行優惠措施,吸引高科技工業在本港落戶。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還應主動梳理具備科技升級潛力的傳統工業,制定相應扶持措施,幫助製造業港商回流設廠。

環保紗廠回流是本港再工業化的好開始,說明發展智能生產、無需太多用地的高增值製造業,是本港再工業化的可行之道。這不僅適用於新興工業,也適用於傳統工業的升級轉型,提升品質和生產效率。期待政府與業界攜手合作,讓更多高科技工業項目在本港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