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從華中科技大學熱能工程專業博士畢業後,呂剛應聘到該院11所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工作。本以為此後人生將埋頭鑽研熱科學的呂剛怎麼也沒想到,隨着航天六院軍民融合戰略的提出,自己會跳出實驗室走上民品開發的道路。
呂剛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最初到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工作時,他主要做的是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噴射器和燃燒裝置的研究。後來,航天六院開展軍民共用平台建設,他便和同事開始探索做一些零星的民品項目。「雖然都是小項目,但是看到軍用航天技術能用到民用產業上,我們都覺得非常有意義,後來就一直做。」
首建內地脫硫脫硝裝置
2012年,呂剛被調到源動力公司的前身──熱能工程事業部工作,2014年,源動力公司正式成立。沒有任何工程經驗的呂剛在前幾年嘗盡了苦頭。「原本只是在實驗室做技術研究,但開始專職做民品後,既要搞科研,又要拓展市場,還要負責項目施工以及售後服務等。」呂剛說,為了贏得客戶,他一家一家去摸排跑市場,推銷產品,嘗過無數次閉門羹。
但困難再多,呂剛也沒有灰心。「當時恰逢內地霧霾肆虐,大氣環境治理迫在眉睫,對於許多化工廠來說,治污技術裝備不可或缺。」呂剛說,在此背景下,他們看到的是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於是開始大力投入煙氣治理技術的研發。成立僅一年後(2015年),源動力公司就建成了國內第一套焦化行業的脫硫脫硝裝置,吸引了眾多同行參觀學習。
回顧公司一路走來的歷程,他感歎指:「4年時間,我們在大氣環保方面的銷售收入能從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做到3億元,真的太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