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學校津貼達上限 變相獲更多資源

2018-10-12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今年施政報告的教育新政策中,強調要加大力度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SEN)提供支援,包括增加學習支援津貼中的第二層及第三層支援津貼額,並為達到一定SEN生比例學校額外增加常額教席。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出,上述安排可令學校提供穩定教師人手,以便持續跟進融合教育,而有關做法已變相為達到津貼上限學校提供額外資源進一步支援SEN學生。

學校增教席 最多3個

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提升學習支援津貼中的第二層及第三層支援津貼額,後者更由原來的每名學生兩萬元大幅增至6萬元。學校所得津貼金額如達到60萬元以上,該校的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便可獲晉升至科主任職級,同時可獲增設1名學位教師教席;若津貼金額達160萬元,將可獲增加兩個學位教師教席;若學校的應有津貼金額達220萬元,則可獲增加3個學位教師教席。

不過,上述達60萬元以上津貼金額學校,所得津貼金額會被扣減36萬元,相當於一名學位教師一年薪金,作為換取一個至三個常額教席的「代價」。

楊潤雄昨日進一步解釋有關安排時表示,據局方觀察所得,過往獲較大津貼金額學校,大部分都會撥出資源聘請專職人手,「惟礙於資金始終是以津貼形式發放,學校更多只會以合約形式作聘用」。

今次的建議則是直接因應SEN生比例為學校提供常額教職,有助為學校提供穩定教師人手持續跟進融合教育。

至於有關扣減36萬元津貼金額安排,楊潤雄表示新措施是按照常額教師的薪酬中位數向學校撥出資助,而收回的36萬元是僅以新入職學位教師的薪金計算。因此即使單純由金額比較,對學校還是有利。

目前每所學校可得學習支援津貼最高上限為165萬元,有記者提問局方為何未有考慮提高上限。楊潤雄回應指,是次安排雖未直接將上限提高,但在新措施下,達到或超過最高上限的學校,將獲增加兩至三個學位教師教席,「這正是針對性地為達到上限的學校提供了額外資源。」

另一方面,施政報告提出有薪產假由10周增至14周,並率先於公務員推行。楊潤雄昨日確認官校已即時適用,局方未來會跟其他津貼學校商討,研究推行做法。至於有關普教中安排,楊潤雄強調當局政策以推行兩文三語為主,對普教中並無政策上的改變,該以廣東話還是普通話教授中文,交由學校專業決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